哈密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20.03.2015  15:30

      近年来,哈密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在转方式、促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构建优势产业体系。 哈密瓜、大枣是哈密的优质资源禀赋,哈密地区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在抓好粮食、棉花、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按照品种优质化、种养规范化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的思路,重点抓好特色精品农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目前,全地区哈密瓜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大枣生产面积近20万亩。

      二是加快推进集约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在种植业方面,哈密地区加快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稳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采取转包、转让、入股及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种植技术采用技术集成配套系统,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农产品市场率达85%以上,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建成。

      三是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农业产业化体系。 重点是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哈密现代农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契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精深加工项目建设为手段,真正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来抓,认真落实相应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力争实现突破性发展。同时,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截至2014年底,哈密地区共有993个农民合作社,较上年新增293家;入社成员20741户,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服务业等多领域,服务内容扩展到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服务一体化经营。

      四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加紧农作物种植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和示范园区建设,引导和组织农民自觉开展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完善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要突出抓好以高毒农药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监管,杜绝违禁投入品进入市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着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构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体系。 重点要抓好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切实稳定耕地面积。大力推进土地改良,大力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发应用土地施肥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同时,要抓好新农村建设。集中全力狠抓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工作,积极搞好项目对接,确保取得新的明显成效。要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抗灾能力。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直接受益。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为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六是扎实抓好农业科技创新,构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资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步伐,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突出抓好对现有成熟技术的组装配套,重点推广普及优良品种、全程保优栽培、标准化生产、病虫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高产高效模式、农产品储藏保鲜以及精深加工等实用技术。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和择业、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要积极推进“金农”工程和“三网合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体系,全方位开展农村经济信息宣传,确保科技、信息进村入户。

      七是认真落实政策,构建农业发展保障体系。 认真落实国家的投入政策、补贴政策以及各种扶持政策,努力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对“三农”投入。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认真落实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政策性担保业务,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结合哈密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有效的推进机制。建立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督办检查,严格考核结账,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