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报:我区查明一批战略性矿产资源 潜在经济价值超千亿元

23.08.2016  05:06

本报乌鲁木齐8月19日讯(记者张晨暄)近日,我区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新疆重要成矿带战略性矿产资源预测与靶区评价”通过国家验收,该项目有力地提升了新疆及跨境地质矿产对比研究与勘查水平,查明了一批战略性矿产资源,提交我区新增科研预测资源量:铜298万吨、铅锌319万吨、铁矿石2.6亿吨、金138吨、氧化锂6.79万吨、氧化铍1.83万吨、低品位钾盐1亿吨。其中,新增的金、铜、铅锌的预测量,潜在经济价值超1000亿元。
      科技部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在成矿地质背景跨境对比、不同尺度的成矿模式、矿产勘查方法技术、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以及成果转化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8月19日,305项目办公室主任马华东介绍,该项目于2011年启动,由新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牵头承担,主要面向国家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和西部矿产资源基地建设的重大需求,聚焦新疆跨境成矿带成矿体系和勘查技术的关键问题,对战略性矿产资源进行预测和靶区评价,促进中亚区域成矿理论创新和勘查技术进步,实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与企业勘查链接,为国家实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战略和引导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另外,在该项目当中利用荒漠戈壁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试验获得成功,马华东说,该试验在新疆是首次开展,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成果。研究人员发现,戈壁植物白茎绢蒿与深部隐伏矿关系密切,白茎绢蒿的指示元素测量数据,能够作为荒漠戈壁地区寻找隐伏矿产的依据。
      本次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亚洲金腰带”理论指导西天山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并引导国家将西天山那拉提矿集区列为国家整装勘查区,由自治区地矿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探明的卡特巴阿苏大型金矿床,获得金矿资源量87吨。西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矿新增储量1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