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扶贫“一盘棋” 兵地携手推进精准扶贫

09.12.2016  00:07
  岁末年终,步入“十三五”规划新征程的兵团扶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兵团距2018年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近了一步。

  扶贫,对兵团来说不是个轻松的话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边境团场贫困人口成为目前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这些地区,在地域上与新疆南疆四地州、边境地区、特困山区紧密相连,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趟的“深水区”,难打的“攻坚战”。没有兵团、新疆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孙金龙提出,要瞄准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发挥兵团优势全面深化兵地融合发展,积极帮助地方群众就业脱贫增收。

  “善战者,求之于势。”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块最大的“短板”,促进兵地融合迈上新台阶,兵团强化顶层设计,强力助推精准扶贫。

   顶层设计的“指挥棒”始终在有力挥动

  冬日的和田,阳光暖暖地照着大片枣园。12月3日,皮山县比纳木村村民亚森·艾山一家人忙着销售红枣。

  “开春时红枣坐果率就明显比去年高,秋天果然大丰收!”亚森·艾山对传授红枣种植技术的皮山农场八连副连长艾尼瓦尔·奥斯曼充满感激。

  今年,皮山农场与皮山县6个乡镇进行结对技术帮扶,创建兵地团结红枣标准示范园,用先进技术指导农民增加红枣产量与收入,赢得农民纷纷点赞。

  帮扶,让皮山农场与皮山县各族群众越走越近。皮山县固玛镇农民拜科热江·吾斯曼以往20亩地主要种棉花,全家人辛苦一年只够基本花销。几年前,他在皮山农场的帮助下种了10亩红枣,近年年均收入在8万元左右。

  “目前,皮山县乔达乡、固玛镇的农民在皮山农场的带动下纷纷种植红枣,亩均实现增收3000余元。”艾尼瓦尔·奥斯曼说。

  扶贫举措“丝丝入扣”,扶贫成果花开两地,漫长岁月里,兵团扶贫攻坚顶层设计的“指挥棒”始终在有力挥动。兵团组建时,可谓一穷二白。在沙漠周边、边境沿线、戈壁荒滩上开荒造田、建设城镇,60余载岁月里,兵团迅速发展壮大,至今已建成9市10镇,但贫困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经济底子薄,条件差,兵团一些地方积贫积弱时间久。加快扶贫开发,推进兵地融合,兵团除了激流勇进,别无选择。创新扶贫开发新路径,兵团不断探索完善扶贫、监督、考核等一系列新机制,为扶贫攻坚汇聚持久的澎湃动力。

  “十二五”期间,兵团启动精准扶贫新机制,出台《兵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年至2020年)〉实施办法》,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兵团扶贫标准,把南疆三地州贫困团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作为兵团扶贫攻坚主战场,争取中央将三师、十四师作为特困地区纳入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规划并获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为76个贫困团场2.72万户贫困户、8.11万贫困人口建立了信息档案。

  高位推动、顶层谋划,兵团推进“造血”扶贫成果显著。

  “十二五”期间,兵团贫困人口和贫困团场大幅减少,9.2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46个贫困团场实现摘帽,成为兵团历史上脱贫人数最多、带动地方群众共同致富卓有成效的5年。

  “十三五”期间,兵团全面吹响战斗号角,提出到2018年率先在西北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团场全部摘帽。打“攻坚战”,靠以往方式、举措和常规手段已难以奏效。3月,《兵团党委、兵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意见》出台,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脱贫摘帽”四大问题有了更好的解答。

  一系列推进之举,需要大量规章制度作保障。目前,《兵团各师(市)党委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关于完善兵团贫困团场退出机制的实施意见》《兵团脱贫攻坚督察巡查工作办法》和《2016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计划》等一系列办法、制度即将出台,引导兵团扶贫攻坚走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

   四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已经形成

  “‘科技之冬’培训快开始了吧?村民们都在盼着呢!”12月1日,一师农科所副所长余力接到了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阔什力克艾日克村村委会主任肉孜·阿不力米提打来的电话。

  阿依库勒镇阔什力克艾日克村、阿克提坎村人均耕地仅两亩多,村民们热切盼望棉花高产,可苦于没“老师”带。经过沟通,实施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项目、对两个村进行科技帮扶,被纳入一师今年兵地融合“十件大事”。

  “免费给农民提供高产长绒棉品种种子,免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所有田管服务,一师农科所都包啦。”肉孜·阿不力米提说。

  今年,这两个村共99户植棉户享受了兵团棉花专家全程免费“保姆”式科技服务。通过行业扶贫,明年长绒棉高产技术可望在两个村实现大面积推广。

  加快行业扶贫、专项扶贫、援疆扶贫、社会扶贫,至今,兵团已形成“四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开创了兵地合作、携手脱贫的良好局面。

  “兵团团场建设得很漂亮,人多了,我卖菜赚的钱也多了!”今年农闲时节,麦盖提县库尔玛乡塔木墩村村民买买提·艾依提常来三师四十五团农贸市场卖菜,每个星期日都有200余元的收入。

  三年扶贫,让三师16个贫困团场旧貌换新颜,其中离不开卓有成效的援疆扶贫。

  据统计,广东省在三师图木舒克市近三年共投入援疆资金16.38亿元,实施援建项目97个,民生项目资金占年度资金的87%以上,电、路、气、暖、绿化、亮化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得以实施,1万余户安居富民住房让各族群众喜笑颜开。

  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三师充分发挥先进生产力示范区作用,带动地方群众增产增收。

  今春,四十五团投资100余万元,在麦盖提县库尔玛乡建成506亩棉花高标准高产示范田,推广北斗导航定位播种等先进农业科技。

  “往年棉花单产只有300多公斤,今年达到450多公斤。”库尔玛乡红光农场农民朱亮由衷地赞叹兵团农业科技“了不起”。在扶贫大军中,还有一支特殊队伍,那就是兵团“访惠聚”驻连(村)工作队。今年,争取两个“摘帽” ——摘掉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贫困连队(村)的帽子,被列为“访惠聚”干部的重要工作目标。

  “嗒嗒嗒嗒”,在墨玉县雅瓦乡库来克村祖丽阿娅民族手工艺品厂内,十几名维吾尔族妇女在认真学习缝纫机操作技术。5月,兵团安监局“访惠聚”驻库来克村工作队投资100万元,建起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的民族手工艺品工厂。“可以制作地毯、服装、鞋帽、刺绣,全部建成后可为村民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厂长祖丽阿娅·斯拉吉艾合麦提对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完善住连入户扶贫帮困机制,带动地方群众就业增收,像兵团安监局驻库来克村“访惠聚”工作队一样,在天山南北,兵团年均7万余名各级干部奔赴最基层、最前沿、最需要的地方,播撒着共建共融、共同致富的种子。

   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多点开花

  12月5日一大早,十四师四十七团和康新村大棚种植户肉孜尼莎罕·艾合买提就进棚采摘蔬菜。这几天,大棚首批冬令蔬菜成熟,肉孜尼莎罕·艾合买提每天都能卖出200余公斤蔬菜。

  落实《兵团党委推进在南疆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分工方案》,2015年,兵地共同推进“四十七团与墨玉县共建设施农业及配套项目”,总投资

  2.3亿元,900座设施大棚建成后可安置农村劳动力 600人。

  如今,和康新村295座蔬菜大棚已是满园春色,对促进就业、推进兵地融合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要把深化兵地融合发展作为兵团在南疆发展的重中之重,实施更多融合发展项目,推进兵地各族职工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要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一家亲’思想,以南疆为重点,扎实开展兵团对口帮扶地方工作,主动帮助地方各族群众脱贫。”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孙金龙对脱贫攻坚、兵地融合发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举力推进四十七团与墨玉县共同发展设施农业、培训地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实施科技进乡村等项目,加大南疆师团面向地方群众提供就医、入学、技能培训等兵地互惠工程的资金保障力度,今年,兵团集智集力加快推进兵地融合示范工程,增强对周边少数民族群众的示范带动效应。

  “自从来到十四师一牧场后,生活变了样。”12月3日,策勒县奴尔乡尤喀克阿其玛村村民肉孜·托乎提说,他做梦也没想到会过上月月领工资的日子。

  2015年,一牧场与奴尔乡签订《兵地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发 3 万亩土地,打造兵地融合万亩核桃示范区。

  平整土地、建造引水管道、铺设节水设施、栽植保护林,目前,一牧场与奴尔乡已开发种植1万亩核桃。按照协议约定,一牧场要从策勒县吸收30%的劳动力,肉孜·托乎提便来到了这里。

  人多地少,此前,肉孜·托乎提一家年人均收入还不到1万元。来到一牧场后,连队不仅为他提供免费住房,还让他代管100亩核桃园。

  “我们两人一个月工资近5000元,收入比往年高很多。”肉孜·托乎提很满足。他说,现在要尽快学习掌握核桃种植技术,为以后承包核桃园打好基础。

  聚焦南疆和边境贫困团场、贫困人口,在产业带动、劳务对接、人才支持等方面细化帮扶举措,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至2020年贫困团场全部摘帽,“十三五”期间,兵团将打赢这场史上难度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助力兵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辐射带动地方更多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