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六大成果

01.11.2015  01:26

        10月29日,“三农”工作成果展示观摩团来到米东区长山子镇吴家梁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技术员孙志平正在大棚内给今年7月引进种植的火龙果搭架子。

  (记者王丽娜    王磊)10月31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市“三农”工作成果展示观摩活动总结会上获悉,历时三年,我市乡镇村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这是我市近几年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六大成果之一。
      市委常委巴哈特·何德尔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艾克拜尔·吐尔洪、副市长马宏伟、市政协副主席吾提库尔·阿不都热合曼参加会议。
        在为期两天半的观摩活动中,57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米东区、高新区(新市区)、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走访了“两居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全民健身中心等26个观摩点。
      我市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取得的其他成果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及农牧民增收全面提速,农牧民生活居住条件切实改善、安居富民和定居兴业工程全面建设,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广播电视等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2013年我市印发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实施方案》。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完成了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乌鲁木齐县及5镇、11个乡、119个村规划编制任务,《乌鲁木齐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及行动计划》编制完成。
      市委常委巴哈特·何德尔拜在总结时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得到了落实,这是各级领导重视、各级干部努力、农牧民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的结果。各区县要认真总结经验,下一步要在“三农”工作的功能和档次上下功夫。
        副市长马宏伟说,要全面深入总结“十二五”期间的经验和成果。统筹城乡发展是“三农”工作的关键所在,若要农村与城市同步进入小康,发展路径必须清晰,规划、项目、投资、市场以及服务保障等都是关键,要探索农村发展的新的投资模式,降低农民生产生活成本。
        □相关新闻
      达坂城农牧民看病更便捷
        10月31日,首府“三农”工作成果展示观摩团走进达坂城,绿色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特色化发展成效显著,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普惠民生。
      达坂城区距离市中心较远,农牧民看病还有一定的困难,达坂城各乡镇卫生院加入市友谊医院“1+X”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后,有效地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X”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是指各乡镇卫生院共享市友谊医院内、外、妇、儿大科室的医疗资源,通过远程在线视频,乡镇卫生院将“吃不准”的病人症状及时反馈给市友谊医院,由医院专家在线诊疗,给予确诊和诊疗方法。
      观摩团现场观摩了“1+X”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演练,只需短短的十分钟时间,就能给出患者诊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实现了在线诊疗。
        达坂城区人民医院院长周欣晖向观摩团介绍,农牧民病人的诊疗费用并没有增加,真正实现了在乡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服务的目的,降低了看病的成本,减轻了患者负担。
      除在线诊疗外,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院还可以利用此平台开展培训学习,运行一年多来,就有1200多人享受到了看病的便捷实惠。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像这样加入“1+X”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的乡镇卫生院,全市共有84家。
      当日,观摩团一行来到白泉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内,深入了解该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该合作社利用萨福克、多浪以及小尾寒羊等优质品种,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村民马文军是从合作社尝到甜头的村民之一,两年前他刚加入合作社时,只有30多只羊,两年来,已发展到200多只。
      用马文军的话来说,合作社的好处是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销售,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市场风险抵抗力。
        目前,该合作社存栏1600多只,马文军说,他们生产的羊肉都是有机羊肉,价格能卖到80元一公斤,这两天,合作社将在市区开直销店,服务高端群体。
      达坂城区现有畜禽水产养殖小区66个,除传统的牛羊鸡外,还有骆驼、马鹿、鸵鸟、鲟鱼、哲罗鲑等特色养殖。
        大庙村村民今年双喜临门
        在乌鲁木齐县,说起“大庙模式”无人不晓。今年,大庙村村民有两件喜事儿――一是村民搬进了新楼房,二是村民挣钱有了路子。
      “这都是新农村建设给咱带来的实惠。”今年66岁的马永华就是大庙村土生土长的村民。
        10月30日,记者随“三农”工作成果展示观摩团一起来到了老马家,屋子收拾得整洁明亮,暖意融融。
      大庙村紧邻水西沟镇镇政府,曾因一幢“五佛大庙”得名,村里200多户人就散居在镇政府周围。
        2013年,乌鲁木齐县从以“定居兴业,富民安居”为内容的“两居工程”入手,率先以大庙村为试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让村民搬进南山脚下的联排新居。
      “我们最大的亮点是村民搬迁后,实行居住和经营两分离,每户居民能分一套120平方米左右的居住楼房,还会在经营区内获得一套近300平米的别墅式农家乐铺面。”大庙村村委会主任杨俊义说,此外还能为村集体预留300亩经营性土地。
        如今,全村13栋住宅楼222套已完工,并预留200户,106套经营农家乐也完成建设,并预留100套。
        “现在的日子是最好的,住楼房,还有天然气集中供暖。”马永华说,“这第二件喜事儿就是村里的农家乐经营现在有专业人士来经营了。
      原来,在农家乐、住宅楼项目建成之后,大庙村成立了旅游经济合作社。村民将自家农家乐用房入股到合作社,村委会进行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个人、合作社共同进行经营,村民以股民身份年底分红。
        “相当于我现在当房东,把农家乐租出去一年收房租两万五,我自己闲了还可以到周边的企业去工作,赚双份钱。”村民孔桂萍说。
      除村民致富找到了路子,村主任杨俊义说,“大庙模式”的核心是壮大了村集体的规模和效益,腾出的村集体土地将建设租赁摊位,租金为村集体所有。
        “村民上楼,村集体掌握生产资料,从而更好地为村民服务,让村民享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红利。”乌鲁木齐县规划建设交通局局长肖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