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省“非遗”传承人对话江西高校学子

21.07.2016  21:21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适应现代社会?”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兴国山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姚荣滔,在兴国对话华东交通大学世纪英才学校兴国实践调研团,讲述了兴国山歌文化内涵。

2006年,兴国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兴国被评为“山歌之乡”,也是继将军县之后,兴国又一个走向多元化社会的“非遗”名片。然而,兴国山歌目前走向濒危的处境。多元化的文化冲击将山歌文化推向边缘的境地,年轻人崇尚流行元素,再加上山歌是口口相传,这使得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成为了“烫手山芋”。

哎呀嘞哎——韭菜开花一条芯,当兵就要当红军,天下豺狼打不尽,世上穷人难翻身,为保卫胜利果,快快报名当红军……”在讲座过程中,姚荣滔数次以客家方言即兴清唱山歌,爽朗的曲调,高亢的声音,起伏的节奏,唱出了兴国山歌质朴的民俗特点。兴国山歌用它独有的魅力瞬间圈粉无数,受到了在场学子的喜爱,现场掌声不断。

山歌前部漂亮雅致有如凤头;山歌中部韵味有油水像猪肚;山歌结尾苍劲有力犹似豹尾。”姚荣滔将兴国山歌文化提炼为三个词,分别是“凤头”、“猪肚”、“豹尾”。他介绍道, “哎呀嘞”这个感叹词一直是兴国山歌的独有特色,它融入了惊讶、惊喜、沮丧等多种感情,将农耕劳作故事翻唱成广为流传的山歌。

当流行文化“撞上”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如何焕发新活力?作为兴国山歌传承人的姚荣滔认为,将山歌改编成歌曲、戏曲、微视频、微电影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上世界舞台。

实践团成员黄鸿翔在听完讲座后感慨道:“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让我感知到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今后,我会更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动态,用自己的力量共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与活力,结合当今科学技术,应及时对临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姚荣滔寄予大学生希望他们多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地域性,才能走向民族性、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