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过的教科书都去哪儿了

24.04.2015  11:34

  近日,一位朋友即将退休前往内地,离开前,他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整理出来,送到图书馆,他说:“这些书当废品卖掉实在太可惜,放到图书馆,与爱书的人一起分享,我想,这儿才是这些书籍的最好归宿。

  这位朋友平时热爱读书,他在处理自己藏书的问题上,更体现出知性和智慧。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就要临近了。每想到这场关乎千万学子命运的关键之战,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样的新闻画面:考试结束,意气风发的学生们站在高高的教学楼阳台上欢呼,将手中的课本抛向高空,向他们曾经奋斗的战场诀别。新闻的重点往往落在学生们欢庆考试结束,但我的目光却停留在飘洒于空中的书页和纸片上,停留在挂于树梢、堆积满地的白花花的书籍上,这些曾给予他们知识和营养的书籍,很快就会被扫到垃圾桶里去了。

  把书撕掉、扔掉真的能释放和解压吗?有没有更好的减压方式?能不能给这些教科书寻到更有意义的出路?这些给我们带来知识、启迪我们梦想的教科书,它们最终的归宿就是废品收购站和垃圾场吗?作为知识传播的媒介和载体,我们能不能为它们找到更有文化意味的归宿,赋予它们尊重、体面与尊严。我们能不能提倡推行循环使用课本的做法?让这些教科书摆脱一次性用品的命运?

  其实,教科书循环使用不是什么新鲜事,据报道,国外早就采取旧课本回收制度,教科书在使用后留给下一年级的学生使用。在澳大利亚,教科书同桌椅板凳一样是共有财产,澳大利亚的教科书很少包书皮,因为书本做得很结实,目的就是延长寿命,让更多的人使用,直到旧的不能再用才扔掉。同一本教材在美国至少要8个学生使用,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日本学生使用达到10年。此外,德国、俄罗斯等国家,也都实行课本循环使用制度。

  “目前我国有在校中小学生2亿多人,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用15册课本计算,每年要用30多亿册课本,消费纸张达55万吨之多,需要砍伐1100多万棵大树。”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教科书能够循环使用,既有利于节约,又有利于环保。

  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之后,环境保护这个话题以强势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高污染、高能耗的造纸业,制浆造纸工业多个环节都有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有关资料显示,生产1吨文化纸要用20多棵树龄在20年至40年的树木,需要消耗100吨净水、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产生高浓度污水300吨。我国每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使用的教科书需消费纸张达45万吨之多,要砍伐大树900多万棵。如果有一半教科书循环使用3到5年,就可少砍伐多少棵大树、节约多少能源!

  教科书的循环使用,最重要而长远的意义是可以从小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教育孩子从小培养节约、环保、诚信、责任的观念和习惯,在教科书的循环使用中,让孩子学会分享与传承,并将这一文化理念变成根深蒂固的情感,根植于内心。(林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