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慈善法有助于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

12.03.2016  11:23
  亚心网讯(特派记者任华杨善顺任江张丽霞张云梅)“慈善事业终于有法可依了。”在全国两会上,慈善法草案的审议成为一个亮点。3月11日,我区全国人大代表、住疆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慈善法草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慈善法的出台制定,弘扬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国人大代表吉尔拉·衣沙木丁说,“慈善法对慈善组织、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服务等内容都作了全面细致的说明,非常系统完整。在我国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出台这个法律非常及时,将有力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吉尔拉·衣沙木丁说,将这部备受社会关注的法律放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让所有的代表都能参与到立法中,有利于汇聚民意,制定高质量的法律,也便于贯彻实施。

  “慈善的发展进步是一个文明国度的重要体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慈善法的出台,有助于广泛发动社会成员投身慈善事业,积极关爱他人,救济弱者,相互帮助,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团结友爱和谐的社会氛围。”吉尔拉·衣沙木丁说,希望慈善法能与残疾人法、红十字会法等公益性法律有机有效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让慈善捐款落到实处

  “这几年,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负面消息比较多,严重影响了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全国人大代表席文海说,“个别慈善组织管理混乱、慈善捐款使用不当等问题,也使人们对慈善法的出台充满了期待。”“2006年,中国全社会的慈善捐赠总额是100亿元,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就扩大到了1000亿元,这样的增长说明了我们国家文明程度提升速度非常快,迫切需要一部法律来解决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席文海说,通过慈善法,可以构建更加规范的慈善环境,能解决慈善捐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让捐赠者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尊重,让求助者有章可循,让慈善捐款能真正用到刀刃上,用到需要的人身上,并产生实际效果。“慈善法的出台,是中国慈善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通过慈善法,可以促进全社会树立慈善的理念、意识,弘扬这种价值观,现在我们的社会太缺乏这些东西,慈善法的出台,对今后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促进意义,因此我期待这部法律尽快通过。”席文海说。

     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

  住疆全国政协委员海丽曼认为: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慈善制度建设的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

  “目前,在慈善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有一部法律,构建一个更加规范的环境。慈善法的制定和实施,也能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也让我们的扶贫攻坚任务得到更多社会支持。”海丽曼委员表示。

  她还建议:慈善法出台后,仍需要在税收减免、宣传传播、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善更具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办法,把慈善法鼓励引导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精神,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我国在社会组织管理领域的文件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简称“三大条例”),鉴于《慈善法》通过在即,原有慈善制度体系与《慈善法》的衔接迫在眉睫。“三大条例”已逐渐滞后于我国社会发展政策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也滞后于慈善组织新的运作实践和管理规律,要尽快修订“三大条例”,使之与慈善法相衔接以贯彻落实慈善法所反映的开放机制。

  促进慈善事业健康规范发展“慈善法的出台很有现实意义,这是一部非常有分量的法律。”全国人大代表何慧星说,“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慈善的意识和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这次慈善法出台,能够激发全社会投身慈善事业的热情,有力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地发展。”何慧星说:“目前慈善事业中存在不少问题,时时有‘骗捐’等事件发生,因此,慈善法的出台,让慈善有法可依,让不良的行为无处存身,同时,将会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慈善法草案第31条提到,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采取公开募捐方式开展公开募捐,但可以与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公开募捐,募得款物由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管理。这为慈善增加了一条募捐途径。”何慧星建议,“单位发起的募捐也是一种慈善行为,我建议在慈善法中加上这一条:在本单位范围内可以开展公开募捐,募捐的款物可以由本单位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