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惠民华章奏响天山南北

29.07.2015  13:31

    2015年1月13日,几名老人在裕民县社会福利园区内的茶艺室喝茶聊天。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的裕民县社会福利园区,是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养老机构,目前已有110多位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本报资料片)。

    最低生活保障又提高了、80岁以上老人享受生活补贴了、困难群体可以申请廉租房了……7月26日,跟记者细数起近几年身边的许多变化,乌鲁木齐市建工社区70多岁的低保对象宋志英话语里流露出喜悦之情。

    这是一位古稀老人的感慨,更是新疆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的印证。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自治区党委“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这一执政理念的指导下,新疆民政系统吹响了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进军号角。

    可圈可点的民生答卷

    新疆日报讯(记者杨英春 杨化光 何承强摄影报道)“丈夫得了白血病,孩子正在上小学,自己也从毛纺厂下岗了。”5年多前,生活的重担几乎将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办事处托甫其社区的茹则古丽·塔伊尔摧垮。

    “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事关困难群体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千方百计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2010年5月27日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话掷地有声。

    时间紧、任务重。5月27日晚,自治区民政厅党组连夜召开会议,会商详细的操作方案。第二天一大早,民政厅百名机关干部,与地州、县市民政干部共300人,组成12个工作组、82个小组,深入全区12个地州、82个县市,紧锣密鼓地展开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摸底核查工作。通过近半个月的系统调查,确切地测算全区有216466名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员需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同时摸清了致贫原因,为自治区党委决策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7月2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010年6月1日起,新疆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现有64.5万城市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增加30元补助;现有129.9万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增加10元补助;同时,在原有64.5万城市低保对象的基础上,将21.6万城市困难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天山南北,像春风一样温暖着城乡困难群众的心田。茹则古丽·塔伊尔7月27日就得知自己全家已被纳入城市低保:“这下好了,一家三口已全部纳入低保,今后的日子有盼头了!

    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只不过是一支序曲,自治区民政厅接二连三的“大动作”接踵而至:全面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为城乡困难群体发放1.14亿元临时物价补贴,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大力实施“蓝天计划”、福康工程……

    历史的车轮驶入2011年,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疆民政系统掀起了民生建设大潮。

    2月27日,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实施22项重点民生工程。其中特殊群体医疗救助和关爱工程、养老爱老服务工程、城乡社会保障提升工程由民政厅组织实施。

    在新疆,80岁以上老年人有20多万,老人的幸福牵动着无数个家庭。民政部门不懈努力,7月14日,自治区宣布建立8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和免费体检制度。其中,80―8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补贴50元,90―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补贴120元,10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补助200元;8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可免费体检一次。

    2011年,民政厅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安排74.1亿元资金用于我区民政事业,其中中央安排各类民政资金57.8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8.7亿元,增长率为48%。

    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给困难群众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10年以来,民政厅先后投入233.189亿元,救助生活困难群众920万人次、转移安置并救助受灾群众1533万人次、建设地县救灾仓库28个……

    5年来,新疆民政系统惠民政策出台之多,投入力度之大,受益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一串串实实在在的数据写出了一张可圈可点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