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环境下健康雾里看花?

21.01.2015  04:04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徐丽莉

  打开手机,登录清天朗日App,点击监测网,选择位置中关村,屏幕显示13日下午5时,PM2.5指数为193,PM10为298,温度为24摄氏度,湿度为29%。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李女士每次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都会对这些地方的空气质量进行查看。“孩子对空气质量特别敏感,以前带孩子去人多的密闭空间回来经常咳嗽,最近我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室内空气监测网,可以查询到室内的空气质量,大大消除了我的困扰。”李女士说。

  李女士口中的空气监测网就是前不久上线的国内首个“微环境实时监测网络”——“清天朗日指数”。这一微环境实时监测网络由北京睦合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验证,美国斯坦福大学提供大数据算法支持。

  如今,进地铁站时或逛街前,可通过提示牌看到地铁站内或商场内的细颗粒物PM2.5的实时数值;上班前,可先了解办公楼、办公室内的空气质量状况;开车前,先了解车内空气质量如何,各项指标是否达标……这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整体生存的“大环境”,也逐步开始关注与自身健康密切相关的“小环境”。世卫组织提醒,大部分公众每天要在室内工作生活20个小时以上,即8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室内空间度过,也就是说真正对每位个体产生直接影响的,不是室外空气质量,而是居所、汽车、学校、写字楼等“微环境”的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多大?

  据去年世界卫生组织11月份发布的《世卫组织室内空气质量指南》统计,每年因室内污染而致命者,达到430万人,占到了每年全球死亡人口总数的1/13。

  中国标准化协会调查也显示,68%的疾病是由于室内污染造成的。美国也有专家检测发现,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致病病毒20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氡、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2倍~5倍,有时可达到100倍。

  记者做了一个小检测,1月14日下午3时,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公布的实时空气质量PM2.5浓度值为287,而专业设备在室内测得的PM2.5数值为232,由此可见室内室外的PM2.5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下午6时,记者在有油烟的情况下测量室内空气质量,PM2.5值一度达到了500,远远高于同一时间的室外空气质量数值。室内空气污染不容小觑。

  ■清天朗日应运而生 未来将扩展监测范围

  据了解,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较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体系,但室内空气质量状况过于微观、琐碎,并没有统一数据网络和标准,“正是基于此,我们想构建一个可以收集和反映写字楼、学校、幼儿园、车站等公共场所,以及车内、居所等个人‘微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网。”睦合达总裁孙翯告诉记者,“清天朗日指数便诞生了。

  那么,清天朗日指数究竟可以监测到什么?

  孙翯向记者展示了这一微环境实时监测网,在一张地图上,记者随便点击地图上的任何“红点”,便可以获得相应点位的空气质量数据、空气净化器综合评价指数和空气质量的健康影响评价指数。记者随手点击一个点,地图上便显示出这一点位的位置是中国科技新馆,PM2.5浓度为40,PM10为66,温度为22摄氏度,湿度为28%,健康影响评价显示为轻污染。

  这些室内的空气质量信息来自于哪里?

  其实,这些红点的数据都来自于一个叫“空气知了”的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设备。这一设备可以检测PM2.5、PM10、温度、湿度,在有无线网络的地方,数据可以直接上传到云端,经过后台处理,数据就会在地图上呈现。不仅如此,“空气知了”还可以与手机绑定,只要用手机下载清天朗日指数App,与设备的WIFI模块实现智能连接后,手机便可随时随地监测这一空间的空气质量,并且还可以查看其他地区的室内空气质量。

  当前,清天朗日指数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备和监测网上线后,我们发现认知度还不够,监测数据类型有限,数据量不够,设备在没有无线网络的情况下无法传输数据,地图点位的位置不够准确等。”孙翯表示。

  针对这些问题,清天朗日团队将在下一阶段对这些问题进行修复,比如在机器内部内置2G或者3G的芯片,使得“空气知了”在没有无线网络的条件下依然可以正常传输数据。“空气知了”也将扩大监测范围,不仅将增加对CO2、VOC、甲醛的监测,还将对心律、血压等可穿戴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

  ■大数据编织监测网 打造物联智能生活

  “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收集室内环境和个人健康的数据,做大数据产品。”孙翯告诉记者。

  那么,微环境的大数据可以做什么?

  只要手中有一台“空气知了”,联网后不仅可上传周边的环境数据,每个人还可以在清天朗日指数上查看自己关注地的环境数据,一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间实时“微雾霾监测网”便可织成。

  “以往的宏观空气质量数据像是一款‘单机游戏’,‘清天朗日’则像一款可以随时互动的‘网络游戏’,将颠覆传统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使得民众人人成为‘私家雾霾分析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大学博士纪俊形象地比喻到。

  为构建更大的“雾霾监测网”,睦合达联手北大、清华、中国科学院、美国斯坦福等国内外多所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及NGO组织等各界共同发起成立“清天朗日联盟”。联盟秘书长黎佳林称,未来3年,这一联盟将斥资两亿元,无偿将“空气知了”布局全国各地20万个公共网点,并提供软硬件支持,建立全国统一的“清天朗日指数”。目前北京地区已铺设500多个终端监测点位。

  孙翯告诉记者,微雾霾监测网对公众生活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我们下一步还要根据长时间搜集的数据出具针对行业、家庭、单位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报告和健康指导。”孙翯说。除此之外,微雾霾监测网还可以为室内污染情况和成因机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认为,利用微雾霾监测网收集的民众健康数据,可以助力医疗机构,为治疗雾霾后遗症提供数据支持。

  除了微雾霾监测网,大数据还可以为公众提供更智能的生活。孙翯简单举例说:“比如通过对个体样本空气质量数据的长期监测,可以发现每个空间的生活习惯,比如PM2.5长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这个空间有可能做饭少,我们就可以给用户推荐附近可送外卖的商户,供用户选择;如果发现某个空间长期空气质量比较好,可以推断这个空间长期有净化器,并可以判断这个空间的人比较重视空气质量,可能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结合这些,我们还可以给用户推荐车用空调滤芯等空气净化产品。

  未来,微环境监测网将接入更多的传感器,收集更多的数据,将公众的生活物联起来,从而实现智能生活。“我们希望可以给公众提供更智能的生活,现在已经部分实现了,在任何地方可以查看家里空气质量,并可以随意控制空气净化器。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延伸到智能家居,比如接入CO2和甲醛模块后,可以与通风系统实现‘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