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都河畔花儿红——焉耆回族自治县成立60年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17.09.2014  05:18

   金秋九月,徜徉在焉耆回族自治县的开都河畔,两岸绿树成荫,弥漫着花香的空气,使人沉醉,微风吹来,碧波粼粼。

   开都河景观带的建设只是近些年焉耆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缩影。60年来,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全县各族儿女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之花灿然绽放,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焉耆25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处处呈现出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一位耄耋老人的生活记忆

   84岁的马惠兰是土生土长的焉耆人,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说起焉耆这些年的变化用了四个字:天翻地覆!

   上世纪四十年代,马惠兰的老伴林福森只身来焉耆闯荡,而现在子孙满堂,孙子辈都出了十几个大学生。老人说,那个时候的人,家里都是五六个娃娃,日子过得很艰辛,每天望着一天天瘪下去的面袋子发愁,总是担心吃不到月底就断粮。

   “现在的人掉进福窝里了。”说起这些年的变化,老人感慨万千,那时候我们想的是咋样把肚子填饱,现在人琢磨的是咋样吃得有营养;当年苞谷面吃得我们胃里泛酸水,现在人们注重粗细粮搭配;当年农村人盼着进城里的亲戚家吃点好的,现在城里人喜欢到农家乐吃农家饭。

   马惠兰还记得上世纪50年代焉耆的道路状况。当时整个县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只有3条南北走向、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和几条小巷,土路弯曲狭窄,坎坷不平,路上浮土没过脚脖,晴天尘土呛人,雨天泥泞难行,“走遍南北疆,就数焉耆脏”就是这样叫起来的。说到这里,老人笑了,接着她话峰一转:“现在看看开都河上架起的一座座大桥,就知道焉耆的交通有多么发达了,如今是‘走遍南北疆,焉耆亮堂堂’。”。

   正如老人所言,近些年,依托开都河穿城而过的优势,坚持“以水养城、以水建城、以水兴城”,焉耆可谓做足了“水文章”。

   目前,综合体育馆、北河核心景观工程、开都河公园改造,滨河大道、流沙河人行景观桥等城市重点工程相继完工,大大提升了焉耆城市品位。俯瞰焉耆,清澈的开都河水穿城而过,道路四通八达,干净宽阔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鳞次栉比的楼群错落有致,彰显着焉耆秀美的风采。

  “花儿”越开越鲜艳

   如今,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焉耆,从历史的尘封中再度崛起。身为“花儿之乡”,焉耆利用这张得天独厚的名片,成功举办了八届“花儿”艺术节,五届“花儿”会,“花儿”文化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每年聚拢着数万人次的人气。

   此外,焉耆新建了大型体育馆和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花儿”艺术中心,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每到夜晚,回族花儿、秦腔、麦西热甫等演出在这里碰撞出和谐的火花。

   焉耆友好社区的王新民深有感触地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整个县城只有一个老电影院,年轻人没地方可去,看电影成了年轻人唯一的文化休闲方式,一部电影有时能看两三遍。如今,各类异彩纷呈的文体活动月月新、周周有,看也看不完。

   近几年,焉耆深入开展百日文化广场、农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文明健康伴我行——周末百姓文化活动日”活动,“花儿”艺术节、农牧民运动会、麦德尔节、诺鲁孜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城乡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此外,为了弘扬回族“花儿”文化,由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群众参与创作出了回族风情歌舞剧《情满开都河》《焉耆水韵》《尕老汉》等一批以回民“花儿”为题材、具有浓郁回族特色的优秀剧目和舞蹈,“花儿”这朵民族文化奇葩在焉耆大地越开越艳。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富了

   9月12日,焉耆永宁镇上岔村64岁的维吾尔族农民艾山·亚森,一大早就和村里的人一起去回民小吃街参加县上举办的文化旅游节。作为土生土长的焉耆人,艾山闲暇时总爱在附近转转,看到家乡一天天的变化,他打心眼里高兴。

   “现在农民生活太好了,我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说起来农民的好日子,艾山赞不绝口。想当年都是牛犁地,儿女拉铧,如今种地都是机械化,娃娃都不知道什么是犁铧了;当年穿的是补丁裤子,十来岁时还光脚在地上跑,现在娃娃衣服穿不完;当年全家一年的收入还不够买辆自行车,如今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有的还买上了小汽车。捋着花白胡子,老人不住感叹,“真是托共产党的福,现在我们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近年来,焉耆坚持把发展农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业生产蒸蒸日上。被国家农业部特色经济委员会评为“中国甘草之乡”“中国工业番茄之乡”和“中国小茴香之乡”,被列为自治区粮食自给工程项目县,焉耆红辣椒获昆明世博会银质奖。

   农业发展,农民受惠。2013年,焉耆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315元跃升至12875元,在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下,焉耆农民富了。

  新型工业化催生发展大变局

   虽已退休多年,但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出生的道·李加拉老人依然改不了早晨喝奶茶、晚上喝酸奶的老习惯,而他买酸奶时必买焉耆三宇乳品厂生产的酸奶。

   短短几十年,三宇公司从一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厂,发展到现在日处理鲜奶60吨、拥有三条生产线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的企业,不仅与广东、福建、上海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产品还远销巴基斯坦等国。

   近年来,焉耆以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以自治区级焉耆工业园区为依托,走出了一条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发展的鲜明路径,将昔日霍拉山脚下的荒山戈壁变成了一座现代化新城。目前,焉耆工业企业数量达78家,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9.3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8.65亿元。

   成立于2003年的新疆红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十年发展,建成了我国最大、世界第二的番茄红素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20吨10%含量番茄红素油树脂、4800万粒番茄红素软胶囊的生产能力,如今“红帆”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光热条件,焉耆将酿酒葡萄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10万亩标准化酿酒葡萄基地,形成了以乡都、天塞、中菲三家大型的葡萄酿酒企业和元森酒业、瀚海酒庄等小型酒堡为代表的三大九小葡萄酒庄格局。

   按照“做大一个园区、做强两大支柱、推进三化进程”的发展思路,焉耆正在进一步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园区规划布局,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呼之欲出。(贾春霞)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