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民融合推进基地化训练

30.07.2015  19:13

7月3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6.5级地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指导第三、第十四师人武部第一时间组织2000多名民兵赶赴现场救援。军事部领导介绍说,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求推进基地化训练,有效提高了民兵建设质量。现在遇有紧急情况,兵团各师人武部稍经动员,即可出动一批打头阵的民兵应急力量,成为安边固疆的重要依托。

军地联动,牵引民兵建设

民兵应急抗震救援分队单兵训练48小时,班训练16小时,连排训练24小时,达到大纲要求……”不久前,兵团军事部工作组依照《基地化训练考评细则》进行深入检查后,对第六师民兵训练情况给予肯定。

该师人武部部长沈开疆感慨万千:民兵基地化训练推开后,有效解决了编而不训、训而不实、训无场地等制约民兵战斗力建设的问题。

2009年10月,在兵团组织的一次应急支援演练中,因民兵集结迟缓、方案不清、技能不熟,导致演练失利。

总结教训,兵团军事部党委认识到:只有军地联动、建章立制,才能有效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民兵建设科学发展。

翌年初,兵团党委和军事部党委联合出台文件,对各级承担的训练保障任务进行明确,要求各师加强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化训练水平。限期不达标的,实行师团“一把手”和师团人武部主官双向问责制,以此力推民兵组织步入“基地化建设、融合式发展”的轨道。

军地同心,合力强武。5年后的今天,按照“协调发展、集约建设、军地共用、互惠双赢”的建设理念,天山南北已新建或改建了21个民兵训练基地,其中12个基地能同时满足500人集训。

记者在第六师民兵训练基地看到,这里建有车炮场、高炮库及400米障碍、心理训练场、应急救援训练中心等多个训练场所,室内则设置了多媒体教室、靶场、军兵种教室、国防教育展览室等现代化教学场馆。第六师所属芳草湖农场武装部副部长吴刚告诉记者,2015年上半年,他们依托该基地对400余名民兵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集训,彻底解决了以往择机训、插空训、能训多少算多少等民兵训练落实难的问题。

训保一体,提升训练效益

基地建成后,如何真正发挥训练效能?

兵团军事部党委深入调研后认为,核心问题是要提升装备保障水平。为此,兵团和军事部联合出台《加大基地化训练装备保障措施》,专门下拨经费购置了大批装备和专业器材。记者在第三师民兵训练基地看到,重点民兵应急营连配发了装甲防暴车、巡逻车、野战照明车、水炮车等20多种装备和10多种专业器材,助推民兵实战能力水涨船高。

基地装备器材完善、设施建设配套,让民兵训练告别了木枪木棍,走出了低层次徘徊的窘境。6月上旬,兵团第九师人武部在民兵训练基地组织开展应急抢险课目训练。某型电伏切割机、生命探测仪、动力无齿锯、液压剪扩器、气囊千斤顶等一批新装备的运用,使得民兵实装编组、联动、救援等实战能力大幅提升。

更为可喜的是,随着信息技术深度嵌入,民兵训练如虎添翼。记者在兵团军事部指挥中心看到,支撑训练基地的核心要素凸显信息化功能。联接军事部、各师人武部和公安、武警的指挥信息网,直达师团连重点民兵武器库、哨所和训练基地。一旦接到指令,“兵团民兵参加军警民联合执勤方案”“兵团民兵联防联控重点目标”等方案迅即生成。紧贴任务,各单位按小群多路、多点同步的方式编组力量,可快速遂行巡逻、潜伏等任务。

此外,兵团军事部还针对多样化任务增多的实际,依托训练基地专门组建了应对火灾、雪灾、地震等灾害或突发情况的10余支民兵专业救援分队,加大救援常识、技能培训和实地演练,及时修订完善与驻地政府和厂矿企业协调保障方案,确保第一时间拉得出、用得上。

以实训抓储备、以应急促应战。6月20日,随着一阵警报声响起,兵团第十四师组织开展了一场民兵应急支援保障演练。记者看到,各路民兵分队针对担负的任务,时而检验编组协同、应变处置等能力,时而演练伤员后送、群众疏散等课目,协同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融合发展,拓展屯兵功能

2015年3月底,北疆大地冰雪未融,兵团第四师司法局的70多名领导干部就来到师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军事化管理培训。

我们是兵团后代,必须立起‘兵’的样子,提升‘兵’的素质,发挥‘兵’的作用。”训练开始前,该局领导的动员讲话令人振奋。

据悉,第四师训练基地设有国防教育室和教学区“七室一库”,除了承担民兵组训任务外,还可满足学生军训、党政机关干部培训、地方企事业单位人员培训等需要,成为推动强军兴武的新平台。

为贯彻融合发展,拓展屯兵功能,2013年年底,兵团党委和军事部党委联合下发《广泛普及基地化培训》文件,明确规定毕业大学生必训、新招录公务员必训、新录用职工必训、后备干部必训、退伍士兵安置前必训,使基地化训练成为兵团人才建设的常态化机制。

记者在第八师训练基地第三季度承训计划表上看到,近期有师农业局、天富能源公司等多个单位的培训方案,承训任务安排得满满当当。据悉,去年以来,兵团所属各训练基地主动敞开大门,利用民兵集训空当,面向社会开展“军事周”“军事日”活动,承担各类军训任务。时间短则一周,长则一月;参训人员少则一二十人,多则三四百人。每次承训,各人武部都会选派精兵强将担负教学任务,既传授军事技能,又宣讲国防知识、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团结政策,充分发挥训练基地的育人功效。

7月上旬,兵团第四师72团场职工王海燕等20人,在参加15天基地化培训后,接受了师人武部和兵团宏远建筑公司共同组织的考核,很快被该公司招录并编入企业民兵分队。兵团军事部作训处处长丁军介绍说,军地融合开展基地化训练,目前已在兵团全面推行。去年以来,他们依托训练基地先后培训民兵、职工23万人次,培训各类干部、骨干5000人次,基地屯兵功能日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