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江南秀 西域塞纳河 库尔勒市旧城改造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15.01.2015  14:48

  1月12日,一条令人激动和振奋的消息从北京传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授予“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等54个项目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库尔勒市旧城改造项目以在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方面作出的突出成绩,一举夺得这顶熠熠闪光的桂冠。

  创新理念 破解瓶颈

  2011年,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为破解组团式发展和棚户区改造这一瓶颈,库尔勒市以“塞外明珠、山水梨城”为目标,以“生态优先、环保立市”为基础,以“健康、幸福、宜居、宜业、特色”为核心,加大创新力度,放大生态优势,立足提升城市品味和竞争力,大手笔规划建设了将孔雀河、杜鹃河、白鹭河三条河流横向连接起来的“三河贯通”棚户区改造工程,并确定了该工程的设计目标和“三步走”实施战略:

  第一步:依托实施旧城改造——天鹅河工程,显著提升城市的发展环境、宜居环境、人文环境。

  第二步:在旧城改造中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突出“以绿为主、以水为脉、文化为魂、以人为本”的原则,打造城市发展新片区,破解城市发展旧瓶颈,优化城市发展结构,显著提升城市整体发展功能与核心竞争力。

  第三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促进城市文化、教育、医疗及商务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荣誉感,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民生为上 生态优先

  2012年年初,在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库尔勒市紧锣密鼓地拉开了“三河贯通”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的大幕。

  ——实施天鹅河工程,打造水韵梨城。通过“先提升环境、后开发建设”的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运作方式,依托“旧城改造——天鹅河工程”,先后规划建设库尔勒市3.1平方公里的“上水城”和13.5平方公里的“生态城”两个城市发展新片区。

  2012年3月18日,天鹅河河道疏浚改造工程开工,历时16个月,于2013年8月2日正式建成通水行船。共修缮自然生态式驳岸河道约16公里,建成约20公里长的游步道系统和10公里长的自行车道,河道两侧各留5-15米绿化带,绿化物种丰富,乔灌花草和水生植物有机结合,绿地面积增加近2250亩。与此同时,在天鹅河沿线同步配套实施了景观与亮化工程。 2014年12月17日,天鹅河景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认证。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城市文化设施。2012年,在天鹅河两侧“上水城”核心地段分别实施了库尔勒市民中心和库尔勒展示中心,总建筑面积达7.6万平方米,库尔勒健身中心正在建设之中。这一系列文化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整合、盘活了文化资源,大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实现了城市的科学、可持续和良性发展。

  ——结合旧城改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2013年,库尔勒市不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旧城改造项目以实施“三河贯通”棚户区改造工程为重点。河道清淤改造、生态工程、园林小品、道桥、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及农民安置棚户区改造紧扣“惠民”主题。

  美城惠民 一举多赢

  事实证明,“三河贯通”棚户区改造工程这一旧城改造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景观提升工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城市功能人居环境宜居工程、品质提升工程、社会稳定工程和重点民生工程。它的建成,一举解决了四大问题:

  ——解决了生态瓶颈问题,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天鹅河工程的建设,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生态瓶颈。以绿为主,以乡土树种为本,注重对原始生态树种的保护。“上水城”、“生态城”建成后绿地和水系共增加3320亩。城市人均绿地由10.09平方米增加到15平方米以上。天鹅河工程营造出中国西部地区一流的人居环境。

  ——解决了棚户区改造问题,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在提升景观生态的同时,切实改善了民生。天鹅河工程结合景观工程和两个城市新片区的建设,对250万平方米左右的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进行改造,让10000户左右的农民和居民迁入商业及基础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住上了干净整洁的楼房。

  ——解决了经济发展及就业压力问题,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天鹅河工程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打造了环境,筹集了资金,带动周边300万平方米的商务文化中心及房地产业的建设。利用“上水城”、“生态城”,促进了建设城市新的多个“增长极” 。

  ——解决了路网结构有效优化问题,显著改善了交通拥堵状况。旧城与周边路网紧密延展联系,大力推进次主干道与小区路网的建设,提高道路网密度,形成整体有机路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