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科学规划搭建交通新骨架

20.08.2015  12:10

资料图

    新疆网讯(记者王媛媛 通讯员丁玲玲报道)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上,不管是路网结构,还是BRT、公交线网、轨道交通、高铁片区、机场扩建……乌鲁木齐一直将其纳入到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中通盘谋划。

    按照“立足乌鲁木齐市、服务全疆、辐射中亚地区”的定位,到2020年,高铁片区的人流量将达到20万人次,2030年达到28万人次。而兰新高铁的率先开通,铸就了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引擎。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也将改扩建。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乌鲁木齐也在向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的目标逐步迈进。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是乌鲁木齐必走之路,关键问题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

    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汇集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三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中心城区,产业、商贸及部分工业、居住区大都集中在这里。

    如何拓展城市空间?规划则是第一步。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乌鲁木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提出了跳出老城建新区的构想,实行“南控、北扩、西延、东进”的空间发展策略。保护城市水源地安全,向南严格控制,优化和整治;向北为主要发展方向;向西在保障生态和地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拓展;向东强化与城市北部地区的协调,预留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道路建设则是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

    乌鲁木齐市新一轮总体规划考虑到城市空间向外扩展,提出了重点发展城市新区的策略,尤其是“六大产业基地”、“七大组团”片区的基础设施必须尽快完善。而且这些区域的道路网规划和建设不能照搬现有模式,必须明确各级道路功能,提高路网密度,避免出现现状道路网密度偏低、等级失衡的局面。

    建设外围过境通道,分离过境和货运车辆;调整路网结构性缺陷,均衡路网流量;扩充外围道路容量,缩小内外城区差距;明确各环路和射线功能,协调与周边用地的衔接。一系列道路规划应运而生。“两桥一路”、城北主干道、会展大道、喀什路东延、新医路西延、苏州路西延、苏州路东延、河北路东延等道路工程相继实施。

    城北主干道,全长16.6公里,可将米东大道、河滩快速路、文光路北延、太原路、北京路、长春路、南湖路北延等道路串联在一起。出租车司机张强说:“从机场出发,可以将城北主干道作为支撑,到达城市各区域。

    河北路由西向东行驶到距离河滩快速路400米处,成为一条“断头路”。河北路东延建成后,可将河北路与河滩快速路连接在一起,提升城市北部片区道路的通行能力。

    城市逐步向外扩大,新形成的居住区渐渐融入原有城市区域,曾一度被视为城市范围以外的城郊和乡村,现已进入城市的腹内。围绕规划的目标,乌鲁木齐变大了,2009年建成区面积339平方公里,2013年为391.2平方公里,2014年为412.26平方公里。

    城市路网骨架成型

    城市建设,路网先行。

    从机场出发,走西外环、新建雅山隧道,半小时抵达团结路,这是出租车司机吴孟生常走的路线,“以前从机场到城市南边得绕行一大圈,‘田’字路修好后,节省了约三分之一路程。

    五年的工程量,两年时间全部完成,“”字路的全线通车再次展现出“新疆效率”。如今乌鲁木齐桥上有桥,隧道上有隧道,成为立体的交通大动脉。城市中心实现了外环线内南北贯通、东西畅达的目标,快速路网通行能力也提高了30%。

    河滩路-外环路-“”字路-克南高架东延及西山高架二期-东绕城高速公路-东二环……这些快速路的建成或开工,充实了首府“三环十五射”快速路网骨架。

    由于自然地形的原因,乌鲁木齐城市南北交通联系不畅,为解决交通瓶颈问题,1998年,乌鲁木齐第一条南北向快速路全长22公里多的河滩路通车。

    2004年乌鲁木齐建成了第一条环形快速路――外环路,在当时与河滩快速路组成了“”字型快速路网,初步形成了乌鲁木齐快速路网骨架,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和交通发展状况,确定了外环路由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道构成,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路网布局并预留远期全部改建为城市快速路的条件。

    外环路通车后共实施了三次改造,作为其中的参与者与亲历者,市建委副主任邱思杰对此印象颇深,“外环路通车后紧接着实施了苏州路西延,这是外环路的延伸项目,苏州路西延算是首府西延战略的标志性道路。第二次是2009年、2010年外环路东北段高架道路及采空区道路的建设,2010年的全线通车意味着外环路全线贯通,第三次就是‘田’字路东西外环的提升改造,外环路全线形成了高架道路。

    2012年、2013年首府实施了“”字路项目,修建了东西向的克南高架快速路,同时对东西外环进行提升改造。

    “”字路通车后,并不意味着首府快速路网建设就画上了句号,2014年,首府快速路工程继续向东、向西延伸,其中克南高架东延可与规划的东二环连接,西山高架二期可与乌奎高速连接。2015年7月,东二环开工,乌鲁木齐东绕城高速也将力争年内通车,围绕交通枢纽中心的目标,“三环十五射”快速路网骨架初显。

    今后,乌鲁木齐将逐步建成以快速路和主干路为道路网络骨架,次干道、支路为道路网基础,内外衔接紧密、主次衔接有序的高效道路交通系统。

    BRT与城市轨道互补

    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乌鲁木齐常住人口是311万,2014年是353万。2010年机动车保有量约33.72万辆,2014年是74.29万辆。在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方面,2010年为30.2%,2014年为30%。

    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连年骤增的速率相比,平稳的公交出行率说明近几年乌鲁木齐公交设施的逐步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都得到市民的认可。

    目前,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体系属于地面公交体系,还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为完善乌鲁木齐城市交通体系,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推动城市空间战略的实现,提升公交系统在整个交通体系中的出行分担比重,以适应和支撑乌鲁木齐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首府启动了BRT快速公交系统规划。

    结合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围绕乌鲁木齐市快速公交系统功能定位、发展格局,在现状分析、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首府制定了7条BRT线路的发展规划。7条线路互成网络,在轨道交通空白阶段,构成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骨干系统。

    2011年,乌鲁木齐开始建设BRT,改变了单一的公交模式,目前已建成BRT1、2、3、5、7号线,6号线和4号线也将陆续实施。

    从远期运营的关系来看,城市轨道交通与BRT是骨架与支撑的关系。轨道交通每条线的建设期限一般为5年,但随着城市人口和交通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交通出行问题依然严峻。因此,近期通过BRT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轨道交通具有容量大、舒适、快捷、准时、环保等优势,可进一步提高居民公交出行比率,减小地面交通压力。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全长211.9公里,共规划了7条线路。现地铁1号线正在建设,2号线一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也在全面开展。

    目前,首府已开始对BRT规划进行修编,与轨道交通修编工作将充分对接,支撑并引导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结构。

    通过完善路网结构、公共交通等措施,2020年乌鲁木齐市民将实现双“30,45,60”出行时耗目标。届时,市民在城市交通内部,30分钟通达南北中心的一个,45分钟两中心都能通达,60分钟95%片区间能通达。对于对外交通,30分钟能上绕城高速,重大对外枢纽45分钟能到达市区任意一点,60分钟能通达昌吉、五家渠、阜康等地。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城市的乌鲁木齐,正在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搭建丝路交通枢纽新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