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生态文明:伊犁州勾画“两个可持续”壮美蓝图

15.08.2015  10:56
原标题:辉煌60年·生态文明:伊犁州勾画“两个可持续”壮美蓝图

  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在全疆率先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尤其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用绿色笔调着力勾画“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壮美蓝图,用浓情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秀美篇章。

   生态创建确保伊犁山清水秀

  生态文明建设,伊犁州有备而来。8月5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书记黄三平表示,伊犁州在2013年就已入选环保部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而全疆地州市中目前仅此一个。

  这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伊犁州时间表”:

  2013年—2018年,伊犁州直昭苏县、特克斯县、巩留县试点探索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2021年,伊犁州直各县市(口岸)全面铺开创建工作,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各选3个县市试点;

  2022年—2024年,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4年实现自治州24个县市全部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黄三平说。

  中国新疆打开了一扇与世界对话绿色崛起的窗口,更多的目光投射到了伊犁州。

  这既是伊犁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然,更是一种厚望,期待他们探索出一条生态建设新模式,为全疆乃至全国作出示范。

  如何确保示范成功?“严格规划、科学实施,确保伊犁山清水秀。”黄三平一语中的。

  为此,伊犁州先后编制或出台《伊犁州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2013—2024)》、《伊犁州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伊犁州直生态功能区划》等。

  而对于生态创建在伊犁州直各县市工作中的分量,一位县委书记这样回答:如果说前几年发展县域经济时,对于生态环境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话,那么,这几年谁要是敢这么干,头顶上的“乌纱帽”就难保了。

   两条铁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伊犁河谷风光秀丽,物华天宝,既是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又是能源、矿产富集地区。

  一边是“聚宝盆”的巨大诱惑,一边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召唤,孰轻孰重?

  伊犁人自有定力。伊犁州制定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两条铁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即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禁不符合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不符合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不符合国家先进工艺的项目进入伊犁。

  8月4日,尼勒克县唐布拉草原。在国电新疆吉林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塔勒德萨依和萨里克特水电站生态修复现场,齐腰深的野草迎风摆动,各色野花灿烂绽放。此情此景,谁能联想到,四五年前这里还是满目疮痍?

  唐布拉草原位于喀什河、巩乃斯河河谷平原草原牧业、绿洲牧业生态功能区中,水草丰茂,其中“百里画廊”更是风景如画。2010年3月,塔勒德萨依和萨里克特水电站两个项目破土动工,项目计划2012年6月竣工。

  由于重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两座小水电站项目的开工建设,导致沿途连片草场被毁,大片大片的山岩裸露。

  2011年,伊犁州党委、尼勒克县委责令其停工整治,同时,将原先规划建设的“两(水)库十五级(水电站)”梯级开发,压缩为“一(水)库八级(电站)”梯级开发。

  “现在两个水电站共16公里长的引水渠护坡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修复,今年年底将正式发电,”对于这个迟来的竣工,国电新疆吉林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曹家军深有感触地说,“这堂深刻的‘环保课’为企业今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叫停伊犁河流域30多个水电开发项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进行限批……逐梦大美新疆,伊犁州砥砺前行。

   绿色GDP”考核百姓乐享“生态红利

  8月2日下午,在特克斯县境内的喀拉峻草原景点,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喀拉峻村25岁的牧民都拉提·克孜库力正忙着为游客协调观光马匹。

  作为喀拉峻村马队队长,这是他的主要工作,“村里每家出马组成马队为游客提供服务,刚开始马还够用,后来有的马回去拉牧草了,有的产小马驹了,50匹马远远不够,游客太多了!”都拉提乐呵呵地说。

  2013年开始,伊犁州将昭苏县、特克斯县、巩留县作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先行县,弱化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考核,主要考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指标。

  “绿色GDP”考核考出了什么?特克斯县委书记刘莉回答:“借助‘绿色GDP’考核,县委、县政府将县域经济体量小、生态环境良好,看做可持续发展的后发优势,提出‘绿色崛起,富民强县’发展战略初见成效,老百姓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各族居民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交流的氛围也更浓了。

  都拉提说,自己在马队打工每月拿工资,家里还经营牧家乐,再加上畜牧业以及农副产品收入、退牧还草补助资金等,一家4口一年至少有5万元的纯收入,日子比3年前的放牧生活殷实多了。

  推进绿色发展,收获的是“生态红利”。伊犁州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伟说,“绿色GDP”考核,非但没有影响3个县的经济发展,反而给经济发展腾出了环境承载空间,不仅留住了青山绿水,拉动了3个县旅游业发展,还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

  这一说法在伊犁州旅游局局长龚卫兵处得到印证。他说,近年来伊犁州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今年上半年,州直旅游接待人数达557.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51%和25.62%,连续18年保持逆势增长。

   环境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8月3日中午,巩留县巩留镇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干净整洁的小巷、淳朴的民风,让人流连忘返。

  谁能想到,3年前,这里还是生活垃圾乱倒、污水横流,道路凹凸不平。

  “我们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后,这里的道路宽了,路灯亮了,生活垃圾有人按时清运,各家各户比着看谁家干净、整洁。”说起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变化,巩留镇副镇长田江龙喜不自禁。

  2013年,巩留镇启动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修整道路、安装路灯、植树种草……让环境大变样。2014年成功入选“国家级生态乡镇”。

  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居民们开始谋划未来。两年时间,巩留镇的农家乐从十几家猛增到70多家。

  在巩留镇库尔旦社区自家院子里开农家乐的居民马尚辉,一年收入逾10万元。“好环境就是‘金’字招牌,加上我们的优质服务,今年我家拿个县里的农家乐金奖一点儿没问题!”马尚辉说。

  5年来,伊犁州每年至少投入6亿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环保工程,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伊犁州已初步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部门牵头管理、社会综合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全员参与的环保机制。”伊犁州环保局局长努尔江·买买提说。伊犁人对生态环境的“钟情”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更是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永葆这股精气神,勇当绿色崛起排头兵的伊犁州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王国中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走具有新疆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

  □亚心网评论员

  新疆要实现弯道超车,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是一项“硬指标”,也是当下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生活在美丽的新疆,人们能深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愈来愈成为刚性的民生需求和基本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我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如何为新一轮发展腾出环境承载空间,是个棘手问题。

  面对这些,我们唯有走具有新疆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才能实现绿色崛起,后发赶超。

  走具有新疆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就是要破除束缚生态文明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近些年,尤其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提出“环保优先、生态立区”、“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把新疆建设成为最洁净的地方”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为人们扫清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认识上的障碍,理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当下,最为紧迫的就是解放思想,全面深化环保领域改革,尽快建立资源保护评价机制和补偿机制,走一条具有新疆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

  走具有新疆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要实施差异化创新。我区生态文明建设要体现新疆特色,利用好后发优势,在优势资源深加工等领域进行技术突破,在重点环保领域实现创新牵引,培育壮大环保产业。这一方面,伊犁州在全疆率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走具有新疆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要促进环保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清除各种“栅栏”、“围墙”,抢占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尤其是作为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一定要身先士卒,敢于碰硬,不折不扣地抓落实,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各族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走具有新疆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要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激励、社会动员的生态环保治理体系。要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加快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创新能力。

  走具有新疆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要激发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新疆环保市场前景广阔,但环保人才缺乏,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用好环保援疆机制,加强与内地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让环保人才人尽其才。

  小康全面不全面,环境质量是关键。山清水秀但贫困落后不行,殷实富裕但环境退化也不行。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制约因素、最难解决的问题、最有可能达不到的目标,就是生态环境,让我们砥砺前行,走具有新疆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积极回应百姓关切,共同建设大美新疆。(记者 王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