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趋势预报

28.04.2017  22:10

2017年新疆小麦计划种植面积为1472万亩,较上年减少168万亩,其中冬小麦实际播种面积为995万亩,春小麦计划播种477万亩。目前冬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期,长势良好,苗情与常年一致,一类苗面积占55%,二类苗面积占25%,三类苗面积占20%。据我站4月21日召开的2017年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网络会商会,结合小麦病虫基数、栽培制度、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接近常年,发生程度略重于上年。

一、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当前我区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41.18万亩,主要是雪腐雪霉病和细菌性条斑病。 雪腐雪霉病 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35.18万亩,主要发生区伊犁河谷、博州、昌吉;在塔城地区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9.98万亩, 切播春麦面积约占冬麦种植面积的60%; 今年小麦雪腐雪霉病发生始期为3月5日,较上年晚9天,田间发病株率、发病程度明显重于去年。2016至2017年北疆冬季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气温回升晚,积雪融化慢,有利于雪腐雪霉病的发生。 细菌性条斑病 发生面积6万亩,主要发生区喀什麦盖提县。

表1  2017年雪霉雪腐病发生情况

序号

区域站

平均病株率(%)

最高病株率(%)

1

塔城市

13.8

/

2

额敏县

58

80

3

新源县

7.5

20

4

霍城县

5.7

60

5

察布查尔县

5.22

43

二、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趋势

      我区小麦病虫害中后期总体为中等发生(3级),预计发生面积1750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面积1025万亩次,虫害发生面积725万亩次。条锈病在北疆偏重流行风险较高,赤霉病、穗期蚜虫如遇适宜气象条件有重发的可能性,新发灰翅麦茎蜂在塔城春麦区为害较重,普通病田产量损失15-25%,重病田产量损失将达40%。

      (一)病害

                  总体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985万亩次。其中, 小麦条锈病 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330万亩,在伊犁河谷、博州、塔城盆地局部麦田偏重流行。新疆小麦条锈病有其独特的流行规律,且目前该病仅在伊犁河谷发生,如遇适宜天气条件,将出现向其他麦区扩散的特征。鉴于今年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严峻形势,有关地州要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和掌握病害发展动态,及时发布趋势预报,指导科学防控。 赤霉病 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65万亩,主要发生区在伊犁河谷。赤霉病菌孢子释放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度高,且全疆小麦主产区扬花期不整齐,小麦感病期较长,遇连阴雨天气几率增加,病害流行危害威胁加大。据气象部门预报,5-6月雨水偏多,阿勒泰、塔城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多2-3成,将加重赤霉病流行为害程度。主产麦区田间植株密闭程度高、湿度大,也会促进赤霉病侵染流行,该病

害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白粉病 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245万亩。主要发生区伊犁、塔城、昌吉、喀什地区。 细菌性条斑病 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70万亩,主要发生区塔城;如汛期提前,发生期也将提前至5月中旬。 叶锈病 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00万亩,主要发生区昌吉、塔城、伊犁、哈密,昌吉地区中等发生。 黑穗病 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85万亩,主要发生区伊犁、塔城、阿勒泰。 全蚀病 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45万亩,主要发生区伊犁河谷。 根腐病 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35万亩,主要发生区昌吉、伊犁、博州、塔城。 叶枯病 在塔城地区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0万亩。 其他病害 轻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

(二)虫害

总体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725万亩次。 小麦蚜虫 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320万亩。主要发生区和田、喀什、阿克苏、伊犁、昌吉。 棉铃虫 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95万亩,主要发生区和田。 皮蓟马 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75万亩,主要发生区昌吉、伊犁。 麦茎蜂 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60万亩,主要发生区塔城。 小麦负泥虫 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50万亩,主要发生区伊犁、哈密、阿勒泰、昌吉,其中哈密中等发生(3级)。 叶蝉 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40万亩,主要发生区昌吉。 蝗虫 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30万亩,主要发生区阿勒泰、伊犁、哈密。 地下害虫 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30万亩,主要发生区哈密、昌吉、伊犁,其中哈密地区中等发生。 麦蜘蛛 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25万亩,主要发生区和田。

三、预测依据

(一)病虫基数

病虫越冬基数普遍偏高。去年条锈病偏重发生,菌源面较大;2016年秋苗调查在温宿县自生麦苗病叶率68.5%,严重度36.1%;巴州轮台县病叶率26.3%,严重度74.9%。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在常发区菌源充足,具备流行的菌源基数。

田间播量过大,偏施氮肥、植株过密、透风透光差等均有利于病害侵染和蔓延;北疆机械化收割,留茬较高,多数病叶、病杆残留在田内,成为历年病源积累的温床。另外山区农户用自留种,大多种子播前不进行药剂拌种处理,种子带菌数量大。在南疆随着林果间作播种面积的扩大,红枣、核桃等果树树龄的增长,生长环境密闭的生态条件有利于麦田蚜虫发生。

(三)气象条件

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2016-2017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0.5-1℃,有利于病虫害的越冬;预计今年全疆夏季雨水偏多,阿勒泰、塔城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多20-50%,博州、伊犁、阿克苏、克州、喀什较常年偏多10-20%,将有利于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全疆小麦生育进度差异大,扬花期不整齐,致使易感病期较长,遭遇阴雨天气几率增加。

四、防控对策

各地要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在防控关键时期深入小麦主产区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督导,确保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小麦锈病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严把“越夏菌源控制”“秋苗病情控制”和“春季应急防治”这三条防线,做到发现一点,保护一片,点片防治与普治相结合运用;小麦白粉病合理密植和施用氮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植株抗病性。在春季发病初期时进行喷药防治;小麦赤霉病根据扬花期雨水情况适期播种,做好栽培弊害,普遍发生时可进行药剂防治;小麦蚜虫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800头时,自然天敌单位与麦蚜比超过1∶150头时,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10%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每亩30-60克或菊酯类农药兑水喷雾。在穗期防治时应考虑兼治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等,每亩可用粉锈宁6克加抗蚜威6克混用;小麦扬花期是防治皮蓟马初孵若虫的有利时机,可选用2.5%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施用;针对小麦负泥虫要清除害虫越冬场所的杂草,减少虫源,对麦田初发害虫进行人工网扑。发生较重时使用30%劲达乳油30-40ml/亩,兑水25千克或用多虫螨丁10毫升/亩,兑水16千克叶面喷雾,也可用2.5%敌杀死乳油等菊酯类药剂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