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农区蝗虫发生趋势预报

18.05.2017  16:19

4月21日,自治区植保站组织召开2017年亚洲飞蝗与土蝗夏蝗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根据自治区各区域测报站去秋残蝗基数、今春挖卵调查结果,结合蝗区生态环境、气象条件及蝗虫发育进度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7年土蝗在北疆部分农牧交错区及农田中等发生,局部将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亚洲飞蝗偏轻发生,农区蝗虫全年发生面积将达580万亩次。

一、 发生趋势

土蝗 在北疆伊犁、阿勒泰中等发生(3级),伊犁州察布查尔县、巩留县、尼勒克县、新源县局部有高密度点片暴发的可能性(4级),南疆偏轻发生。发生面积550万亩,其中农田发生面积120万亩,农牧交错区430万亩。发生种类主要以意大利蝗、红胫戟纹蝗、黑条小车蝗、西伯利亚蝗、小垫尖翅蝗、朱腿痂蝗等为主。北疆蝗蝻始见期为4月上中旬-5月上旬,预计出土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为害盛期为6月中下旬-7月上旬;南疆及东疆蝗蝻始见期为3月中旬-4月上旬,预计出土高峰期为4月下旬-5月上旬,为害高峰期为5月下旬-6月。

          亚洲飞蝗 总体偏轻发生(2级),主要发生区域在北疆阿勒泰、塔城和东疆吐鲁番托克逊县、南疆阿克苏温宿县、喀什麦盖提县等沿水库河滩地带,同时不排除境外飞蝗迁飞入境为害的可能。农区发生面积30万亩,其中农田发生面积10万亩,农牧交错区20万亩。预计出土高峰期南疆在5月上中旬,北疆在5月中下旬;三龄发生盛期在6月上中旬,为害期在6月中下旬-7月下旬。

二、预报依据

(一)土蝗和亚洲飞蝗的残蝗面积均有所减少 。据各蝗区秋季调查,土蝗残蝗面积362.45万亩,较上年减少13.19万亩,同比减少3.5%,其中残蝗密度每亩小于330头的面积197.94万亩,每亩331-2000头的面积142.26万亩,每亩2001-6000头的面积17.75万亩,每亩6001-33000头的面积4.5万亩。平均残蝗密度为每亩986.5头,较2015年减少7.4%。

亚洲飞蝗残蝗面积14.26万亩,较上年减少2.17万亩。其中残蝗密度每亩1-5头的面积12.77万亩,每亩6-20头的面积1.49万亩,未见每亩21头以上的残蝗点。平均残蝗密度为每亩3.3头,较2015年减少8.3%,低于常年均值。

(二)越冬蝗卵密度较低,存活率较高。 据各地春季挖卵调查,土蝗平均蝗卵密度1.11粒/m 2 (2016年1.78粒/m 2 ),略低于上年,其中塔城、和田、博州、阿勒泰、昌吉等地农牧交错区蝗卵密度相对较高,平均分别为3.3粒/m 2 、2.76粒/m 2 、1.8粒/m 2 、1.5粒/m 2 、1.29粒/m 2 ;越冬存活率平均为90.8%,存活率略低于上年(2016年为91.4%),其中和田地区、阿勒泰、博州、克州、伊犁州相对较高,分别为99.3%、98%、93.3%、93%、92.34%。

亚洲飞蝗平均蝗卵密度0.32粒/m 2 ,低于上年和常年(2016年0.38粒/m 2 ,2015年0.46粒/m 2 ,2014年0.6粒/m 2 );蝗卵存活率平均为95.1%,存活率高于去年,低于常年(2016年为94.2%,2015年为96.87%,2014年为96.2%)。

(三)气候条件对蝗虫发生总体有利。 大部蝗区受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的影响,蝗虫发生期较常年提前,迁移危害农田幼苗的威胁加大。我区4月下旬,新疆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新疆西部地区有明显降水过程,有利于亚洲飞蝗卵孵化发育。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5月份新疆西北部气温和降水接近常年,有利于亚洲飞蝗和土蝗的出土为害。

      三、应对措施及防治建议

1. 加强组织领导。 当前,南疆和东疆地区的蝗虫陆续进入出土高峰期,北疆地区的蝗虫也逐渐增多。各级农业部门应加强对蝗虫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植保部门要继续强化蝗情监测力度,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做好防控物资准备。

2. 加强技术指导。 各地植保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在中低密度发生区优先采用蝗虫微孢子虫、印楝素等微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进行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绿色治蝗技术。突发高密度发生区应选用马拉硫磷或高氯•马等低毒高效农药,及时组织机防队开展应急防治。亚洲飞蝗要抓住蝗蝻三龄之前的防控关键时期,压低基数,土蝗要以挑治为主、普治为辅、巧治低龄、控制在扩散危害前,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为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