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开发一个油田造福一方百姓

26.08.2015  13:29

隶属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的塔西南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一角。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刘翔 秦梅花摄影报道)60年来,克拉玛依、库尔勒、独山子……一座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在新疆大地上拔地而起,石油和天然气不仅为中国腾飞源源不断地注入能量,也是新疆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动力之源。

    8月25日,在“央企责任——中国石油在新疆”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新闻发言人、思想政治工作部总经理曲广学说,新疆是中国石油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2014年在疆企业资产占中国石油的五分之一,利润总额占五分之一,营业收入占四分之一,上缴税费占八分之一。1998年以来,在疆企业累计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缴纳税费4220亿元,其中地方1220亿元。

    “开发一个油田、造福一方百姓;建设一项工程、改善一地民生。”曲广学说,中国石油还将继续把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新疆各族群众。

      因油而兴底蕴雄厚

    60年前,一口油井,几栋干打垒房屋,构成了早期克拉玛依石油城的雏形。随着一个个现代化大油气田的崛起,克拉玛依市一年一变样,如今已成为安居乐业的宜人城市。

    目前克拉玛依市已建成具备1300多万吨油气生产能力、1600万吨炼油加工能力和122万吨乙烯生产能力的石油石化基地,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向西开放战略中,具有明显的区位和工业基础优势。

    因石油而兴的还有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在塔里木石油会战过程中,只要地方能干的,一定安排和支持地方干。凡勘探开发需要的各种物资,只要当地能生产供应的尽量在当地采购;凡新疆本地能生产的不到区外采购,南疆地区有的不到北疆地区采购。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巴州、阿克苏地区生产总值较1989年分别增长83倍、66倍,石油对两地财政收入贡献分别达到54%、56%;克拉玛依生产总值的80%由石油石化企业贡献。

    如今,中国石油在疆探矿权区内,拥有石油资源量1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7.5万亿立方米。探矿权面积、油气资源量均占中国石油的四分之一以上。巨大的资源优势为我区石油产业长久发展打足了底气。

    截至2014年底,在疆炼油、乙烯、合成树脂和化肥产能分别达到2500万吨/年、122万吨/年、202万吨/年和244万吨/年,并形成了配套的炼油化工体系;中国石油在疆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长度分别达到5087公里、2051公里和9393公里,国家西北油气战略通道初步形成。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在疆发展将突出油气主业,扎实推进“新疆大庆”建设,巩固“四个基地、一个通道、两个总部”战略部署。2020年油气产量当量达到5000万吨。努力保障油气供应,到2020年建成西部最大、国内重要的油气储备基地。

    同时,还要完善油气战略通道,继续完善管道布局,建成我国陆上最大的油气进口战略通道,提升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位。

    在远程规划中,到2030年,中国石油在疆油气产量当量实现6000万吨,炼油能力3000万吨/年,进口油气当量1亿吨,工程技术等各类服务保障业务收入1000亿元。

     混改试点合作共赢

    近几年,作为我国混改的重要试点领域,油气领域颇受关注。中国石油在疆企业上下游双双发力,拓展油气资源在新疆就地加工的广度和深度,为新疆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红山油田是中国石油与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资合作开发油气资源的第一块“试验田”。2012年9月,随着红山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克拉玛依注册成立,石油、地方、兵团三方携手创造了共同出资合作勘探、开发、销售油气资源的历史。

    目前,“企地兵”从油气勘探开发合作,已拓展到加油站、炼油化工、制造加工、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

    今年1月,中国石油新疆销售分公司变更为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并正在与意向单位对接洽谈合资合作;7月,自治区和中国石油重点推进的合资合作项目——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运营,对进一步促进新疆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增加新疆地方税收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疆,中国石油的合资合作对象多元,既有其他央企,也有地方国企和民企,打破了地域、行业界限;既有绝对控股,也有相对控股、参股,股权结构多样化,合资合作呈现出更加开放、融合的态势。

     民族团结凝聚人心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中国石油每一个在疆企业都由多民族员工组成,少数民族员工分布在公司的生产、管理、技术、操作等各个岗位,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高素质少数民族技能人才、少数民族管理干部、技术干部和技术骨干,占到了新疆油田公司少数民族员工总数的46%。

    60年前,由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的新疆石油管理局1219青年钻井队在准噶尔盆地戈壁荒漠打出第一口井,由此拉开开发建设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大幕。2009年,新疆油田公司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的员工肉孜麦麦提·巴克,出生在南疆农村,来新疆油田之前,一句汉话也不会说,经过努力学习,不仅取得了汉语等级考试八级证书,还自办技术网站,并成为集团公司的技能专家。

    为确保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自治区党委从2014年起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中国石油在疆企业迅速行动。截至2015年7月,已有10家驻疆企业近200名石油干部住进村、扎下根,与各族群众同劳作、拉家常、解难题,和乡村干部一起出主意、惠民生、谋发展,步步真情走进“最远一家人”,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惠民工程便利四方

    中国石油在新疆各项业务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民生工程的建设。

    在伊宁市到尼勒克县的公路旁,有一座石油渠纪念碑,碑体的基座上有这样的记述:乌拉斯台石油渠是由中国石油捐资240万元现金与地方共同建设。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乌拉斯台村有耕地面积近万亩,1997年以前,由于没有灌溉设施,基本上全为旱地。作为一个农业乡,解决了水的问题就是解决了根本问题。喀拉托别乡共有27000亩耕地,如今全为保灌的水浇地。有了水,就可以大胆调整农业结构,放心种植经济作物。

    几十年来,在天山南北,中国石油还修建了无数的交通要道。无论是长达522公里的沙漠公路,还是只有几公里、十几公里的县乡道路,都倾注着中国石油对地方和民众的关怀。

    十年定点扶贫。中国石油在新疆6个县,援建382个民生项目,造福当地民众。

    截至2014年底,中国石油在疆拥有加油站1028座,覆盖全疆。运营分销油库7座,辐射全疆销售网点。2014年销售成品油547万吨,占全疆成品油销量的69%,为新疆公路运输供应源源不断的能量。

    2013年环塔里木盆地的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成投运,长度2424公里,日均供气量170万立方米,冬季每天最高达300万立方米。目前已累计供气量超16亿立方米,解决了南疆三地州及阿克苏地区24个县市、20个团场共400多万居民的用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