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天山礼赞:坚持改善民生增进百姓福祉

21.09.2015  10:40
   辉煌60年·天山礼赞

  坚持改善民生增进百姓福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心为民,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与情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更是党的十八大最响亮的政治宣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年,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连续六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从帕米尔高原到准噶尔盆地,从塔里木河畔到阿尔泰山下,从南疆到北疆,从城市到乡村,处处奏响着民生建设的交响乐,一件件事关百姓冷暖的民生大事被一一破题,时时都能看到动人的生活美景,全疆各族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民生理念不断提升

  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的福祉,一头连着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民生有着不同的内涵。因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利益调整、体制转轨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新的民生问题。经济社会越是发展,民生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就越是会扩展,其矛盾越是复杂,解决起来就越来越需要各级干部要增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意识。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生活的共同体,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联结起来,让群众知道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寄托在整体利益发展之上的,只有整体利益越发展,人民群众得到的利益就会越多。

  自治区成立60年,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民生方面,新疆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工作举措上,突出解决就业、社会保障、居民收入、民生设施、扶贫开发5大问题,这是一个更高起点上的再出发——民生建设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扶危济困”、“关心群众生活”,而是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新疆特色的福利制度、社会领域的改革等重大转型课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群众第一,坚持民生优先、造福人民;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首次将“民生优先、群众第一”郑重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一连串的安排部署,掀开了浓墨重彩的民生篇章。“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成为全区坚定不移的执政理念。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自治区各级政府的行动坐标和奋斗目标。

   民生项目持续发力

  千百年来,老百姓企盼的就是“过上好日子”。而能够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

  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从住有所居到学有所教,从病有所医到老有所养等方方面面,切身感受到民生建设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住房,紧系百姓冷暖,事关社会和谐,关乎经济发展。5年来,自治区着眼于解决农牧民的生活和生产问题,把定居、安居和富民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使安居得到长久保证。

  全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63万套,让大批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投入资金1152亿元,建成安居富民工程150万户,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建设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定居兴牧工程投入99亿元,使全区近9万户牧民结束了逐水草而居的历史,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方式。

  教育作为立国之本,自治区牢固树立“教育立区、人才强区”理念,不断提升新疆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

  自治区在免除学杂费、课本费的基础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全部享受生活费补助;在南疆三地州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并对家庭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高校助学金资助覆盖面达到在校生总数的60%以上,构建起了从学前到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5年来,新疆把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通过多种措施,让老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

  全区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2009年以前未就业的7.5万名大学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选派了2.3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支援省市培养。

  社会保障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5年里,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历史遗留的26.5万名“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14.3万名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得到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金、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连年提高。

  与此同时,医疗卫生、扶贫开发等各项关乎民生的事业,也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这5年,是新疆民生建设力度最大、全疆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持续不断实施的民生工程彰显出新疆的创新思维和新疆效率,无不体现出自治区党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和气魄。

   民生共识激发感恩情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成为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这些年,民生建设让各族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这是显性的,而更多的隐性成果也随之显现,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每一个人的精神头更足了,人们生活的内涵和外延都越来越丰富,埋藏在人们心底的那些活性元素一个个被激活了,每一个人都愿意为我们整体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现在,一些从未有过的变化正在显现:感恩党和政府的声音多了;愿为群众服务的干部多了;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和点子多了。不管同事之间,还是邻里之间,“感恩”两个字都会时不时地、真诚地、自然地跳出来,这种温暖的氛围正在新疆创造更加和谐的大好局面。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强烈的“民生意识”的引领下,在一系列可触可感的“以身作则”的民生举措的带动下,“民生意识”在全区各级干部的头脑中深深扎下了根,他们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都把提升人民幸福感、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千方百计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从关注老百姓的幸福感出发,民生建设共识大大提高。

  现在,每一个身处新疆大地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人民群众的这种热情,当这种热情被激发和调动起来,就会产生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会汇聚成追求富裕文明生活的强大动力。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