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十二五”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部署“十三五”重点工作任务,推进2016年重点工作。2016年7月26日环境保护部在北京召开了2016年全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会议。会议由环境保护部生态司程立峰司长主持,黄润秋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浙江、海南、四川、云南、吉林5省环保部门和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负责同志,分别就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生态保护红线和“多规合一”、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生态系统保护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情况及监控监管平台建设等做了工作交流。
黄润秋副部长在讲话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有关讲话、论述、批示达100多次。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为我们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生态保护工作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是在思想观念上,要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二是在方式方法上,要采用系统综合保护的手段;三是在组织保障上,要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四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明确严格监管的要求;五是在保护成效上,要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黄润秋副部长指出,“十二五”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把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始终以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提升为工作目标,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一是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显现;二是生态功能保护体系初步形成;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突破;四是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能力不断强化;五是农村和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当前生态保护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突出表现在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三五”工作中加以解决。
黄润秋副部长强调,“十三五”期间,要按照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做好管理体系的宏观设计,瞄准突出问题拿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效能,共同推进工作开展。一是重点要以系统保护为根本,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二是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线,强化生态质量及生物多样性提升体系,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三是以天地一体化为依托,建设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评估体系,加强生态保护监测监管。四是以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为载体,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建立保护与发展协调共赢的模式。
黄润秋副部长最后要求,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上半年各地按照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各项业务工作扎实推进,取得阶段性进展。下半年,环境保护部研究制定《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明确全国环保系统生态保护“十三五”工作思路和任务,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综合评价、强化监控监管、强化信息发布、强化上下联动。一是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和环保模范城市提档升级;二是加快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三是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四是启动全国生态保护监控平台及数据库建设;五是实施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六是启动全国生态环境变化(2011-2015)遥感调查评估工作。为“十三五”生态保护工作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