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伊犁河谷流淌着幸福时光

03.08.2015  13:45

伊犁河谷喀拉峻草原风光(资料片)。

    这是一片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大影响的土地。当伊犁将军府如织的游人尽情缅怀昔日王朝的辉煌时,距离将军府几十公里外的霍尔果斯市,不计其数的货物正在源源不断地从国门流向亚欧大陆。丝绸之路上,无数的人正在通过伊犁的口岸了解中国的实力。而伊犁这片广袤土地上最普通的人,借助国家和自己的力量,一刻不停地追求着自己心中的幸福。

    边境线上,她停下了脚步

    新疆日报讯(记者刘东莱报道)7月26日早晨,霍城县兰干乡的吴秀兰踱着小步,来到女儿的院子里,阳光透过葡萄枝叶的间隙洒在她身上,像是给这位71岁的回族老太太围上了一袭闪闪发亮的纱巾。

    “人呐,都有年轻的时候。年轻的我恨了我达达(父亲)好一阵子,到老了才明白他的好。”吴秀兰说。

    1962年初夏,那次对新疆影响深远的“伊塔事件”中,年轻的吴秀兰受人蛊惑,加入了越境的队伍。

    然而她却没有走成。

    “我达达知道消息后,从清水(河镇)快马加鞭跑了20多公里,在边境线上把我拦住了。他一下马,马就倒了,活活累死的。”吴秀兰回忆道,“他不让我走,说这儿才是咱们自己的地方。

    一晃,53年过去了。吴秀兰结婚生子,一年年见证了生活的变化,如今她的孩子们都已经为人父母。没有大富大贵,但各个美满幸福。

    从1978年改革开放,再到2000年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10年以来,吴秀兰和子女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我当初就是想过好日子才去那边(苏联)的,但现在我过的就是好日子。娃娃们全都上了学,现在生活得都好,都孝顺。”吴秀兰躺在葡萄架下,笑眯眯地说。“医疗保险都有了,孙女上学也花不了多少钱,前两天我看新闻,说是今年全国都要弄(覆盖)大病保险,哎哟,你看多好。小伙子,你说啥叫好日子?我们这样的人家,安心,活得舒服,这就是好日子。

    吴家当年依然有人去了苏联,而今,吴秀兰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都有不少亲戚。老太太在5天前去了霍尔果斯市。2006年,国务院下发文件,在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区域建立自由贸易区,2011年12月,由两国联合打造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如今,霍尔果斯已经是西北通货量最大的陆路口岸,经过三年多的运营,合作中心内已是人来人往。两国居民可以在这片特殊的区域里自由流动,吴秀兰在这里见了自己的侄女婿赛达洪。以前和国外亲戚数年一次的相会,在2011年底之后已经变得很平常。赛达洪从阿拉木图过来,在贸易区的中方商圈内购买生活用品,这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很多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

    毛玉龙的青春洒在农田里

    这个年轻黝黑的小伙儿,每一天都觉得生活是热烈的。7月25日傍晚,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种羊场一处大道旁的林带里,27岁的毛玉龙望着落日在林尖缓缓落下,轻轻开启了渠道的闸门。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淌进农田里,一株株苗木在夕阳的余晖下春意盎然。

    “这几天太热了,水得勤浇着点,人家给了我管理费,我就得照顾好这些苗子,一棵都不能让它死了。”毛玉龙边干活边说。他一边浇地,一边拍照,通过微信将照片传给苗圃的主人。

    毛玉龙已是察布查尔小有名气的农民经纪人了,他还有了自己的劳务公司,这一切都是在过去5年之内发生的。

    从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国家和自治区对新疆基层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大,20出头的毛玉龙明显地感觉到,原本安静的乡村突然间就热闹了起来。“修路的修路,盖房的盖房,包括我们自己家,国家还有补贴。感觉到处都有活儿要干,人都不够用。”他就在那时意识到,组织人干活是一件可以尝试的事情。“这么多建设项目,都不用去外地,本地的活儿都干不过来。”毛玉龙说。

    他的劳务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国家的政策让我可以有机会组织这么多人干活,让我有创业机会,所以我要珍惜。”这位初入市场的小伙子将信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将记者领到了孙扎齐牛录乡的一块田地边上,这里的10亩小叶白蜡树挺立在田里,叶片绿得发亮。

    “2014年,老板把地交给另一个人看,看了不到三个月,地里的草比树还要高。”他说。眼看草就要把树“”了,承包人将这块地交给了毛玉龙。整整一个星期时间,毛玉龙从10亩地里运出了平常200亩地产出的杂草。如今,这块地在他的照料下,洋溢着勃勃生机。而察布查尔的苗木产业正是在最近三年之内蓬勃发展起来。这给了毛玉龙数不清的工作机会。“我要趁着年轻好好干,人年轻不好好干,怎么对得起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