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伊犁州援疆工作成效显著

11.02.2015  12:31

援疆网讯 伊犁州援疆办紧紧围绕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着眼于伊犁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以满腔热情,突出重点抓关键,创新思路上水平,有力有序提进度,严格要求重管理,服务援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伊犁州直共安排援疆项目128个 ,总投资32.42亿元,民生类项目援建资金占全部援疆资金77%。截止2014年11月底,共开工项目128个,开工率达100%,已竣工验收项目53个,竣工率为41.1%。

一、突出总目标,统筹谋划“嵌入式”援疆工作

伊犁州党委、政府历来重视援疆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自治区的要求,强化领导,主动衔接,积极沟通,全力保障,确保援疆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坚持真情援疆、科学援疆、持续援疆,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支援伊犁发展,切实把对口支援的各项工作办好办实办出了成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与支援方共同着眼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促进“造血”为前提,以创新“嵌入式”援疆工作为抓手,以就业、人才、教育和产业援疆为主导,坚持项目共同排定、工作共同推进和项目、资金、人才互相嵌入,切实发挥受援主体作用、援建省市的关键作用、企业合作的推动作用和优势互补共赢发展重要作用,合力推进援疆工作,切实把成效落实到改善民生上、惠及当地上、增进团结上,最大程度地放大援疆功效,努力夯实伊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二、突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发展,强化龙头带动

紧紧围绕把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支点的排头兵、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五个国际”建设先行区的目标,理清思路,完善方案,统筹援疆资金6亿元,集中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特别是与江苏省前方指挥部合力引进的投资17.5亿元,可容纳200多家企业入驻,并为企业及近千人从业人员提供全面综合配套服务的“苏新中心”的率先建成运营,为合作中心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提振了其他商家入驻的信心,发挥了牵引撬动效应,增强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产业集聚等方面的发展能力,加快了商气、人气集聚和区域繁荣。目前,中免集团霍尔果斯免税购物中心已入驻苏新中心,成为新疆乃至西北地区首个免税购物中心。在“苏新中心”的带动下,合作中心已入驻23家企业,创造了2000个就业岗位,成为“嵌入式”援疆工作的一大亮点。

三、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深化产业援疆

一是加大苏伊产业对接力度。制定实施苏伊园区、旅游系统“一对一结对帮扶”计划,江苏15个园区结对支持伊犁、江苏8个开发区与伊犁6个开发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苏伊两地旅游局、重点景区和主要旅行社等200余家单位签署共建协议,组织江苏以及其他内地省份130家企业来伊投资考察,33个总投资130亿元的招商项目落地。苏伊产业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下游衔接配套的产业体系。

二是加快提高产业带就业能力。充分发挥霍尔果斯的集聚辐射作用,投资17.5亿元建设苏新中心,带动金融、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就业5000余人。加快推动25万锭江苏新盐纺、10万锭建新国际棉纺项目以及佰郑棉纺集团60万锭纺织服装加工项目,建设中国西部口岸最大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早日实现万人就业目标。积极打造世界旅游名地,加大援疆资金投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就业链条,力争到2016年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7.38万人,年均增长20%,拉动间接就业50余万人。

三是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水平。积极扶持发展特色民族手工业基地建设,启动实施了伊宁市创业就业园、奎屯市和伊宁县就业创业一条街、昭苏县城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一批创业就业平台建设,目前喀赞其手工业基地已吸引54家小微企业入住,旅游产品1800余种,预计2015年实现直接就业2200人。江阴工作组出资近千万元在霍城建设30个“就业工场”,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就地稳定就业800人以上,带动就业1200人以上,增收3000余万元。项目建成可实现产值达13亿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四、突出就业优先和人才培养,夯实维稳基础

坚持就业优先,把促进就业作为加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 促进社会和谐,争取人心凝聚民心的根本,实施“六大人才工程”项目359个。一是突出基层基础。通过到江苏挂职学习等形式,每年重点培训100名基层村(居)支书、100名优秀少数民族干部、100名爱国宗教人士、100名少数民族女干部。二是突出百年大计。投入1.28亿元援疆资金建设州双语教师培训中心。每个县市规划建设1-2个农村双语幼儿园,加快国家通用语言普及推广,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能力。三是突出技能培训。举办江苏对口援伊 “六大人才工程”启动仪式暨教育、卫生全面对接现场推进会,开展“扬帆启航·江苏行”活动,两地2000多所学校、医院及10万余名教师、医生结对共建;加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力度,建立林果培训示范基地34个,培训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果农10000余人次。四是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始终把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充分借助江苏省优势,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训基地和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强化思想观念、纪律养成、法制意识、双语能力、劳动技能“五个”培训。启动实施了伊宁市创业就业园、奎屯市和伊宁县就业创业一条街、昭苏县城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一批创业就业平台项目建设,目前伊宁市已建成“民生坊”64个、霍城县已建设30个“就业工场”、察布查尔县建成了小微产业园,其他县市也多形式地推进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培养技术工人,促进未就业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在江苏省的大力支持下,改造提升了霍城县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了伊宁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哈萨克族手工刺绣合作社,加大未就业人员培训力度,带动了无业人员创业就业。一年来江苏省帮助伊犁州培训各类干部人才 13.9万人次, 建成了一支永不走的人才队伍,为伊犁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结合自治区“民生建设年”和“访惠聚”活动,坚持援疆资金项目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相继建成了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以及基层医疗场所、文化广电设施等一批暖民心、聚民心、得民心的实事工程。今年安排民生援疆项目110个,项目资金占援疆资金总额的77%;大力实施教育强基、医疗提升、就业富民、安居富民、引水入户“五大援建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深入推进“大援疆”下的“小援疆”模式,促进援受两地广泛缔结友好单位,开展合作共建,组织发动施援地各界与伊犁州贫困家庭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帮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进一步深化了两地人民的情谊。

六、坚持扩大交流交往,团结优先

一是自治州与援伊前指联合成立援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坚持援疆工作共同规划、重大项目共同确定、重点问题共同解决、重点工程共同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今年以来,州党委政府与援伊前指已联合召开援建项目建设协调会15次,有力促进了援建项目的快速推进。二是建立高层互访机制。大力推动援受两地党政机关对口交流,增进互信,积极拓展“大援疆”下的“小援疆”模式。今年以来,在江苏省党政代表团的带动下,江苏14个援助市县党政代表团先后来伊考察,高位推动援疆工作。三是促进基层连心牵手。苏伊双方联合举行以“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苏伊情”为主题、以家庭为单位的“江苏·伊犁共建美好家庭”活动,开展各具特色的“苏伊少年儿童手拉手夏令营”活动,让各族家庭、少年儿童在交流交往中增进感情和友谊。四是积极强化文化认同。利用援疆资金对伊宁汉家公主馆进行改造提升,会同央视联合投资6000万元拍摄大型历史剧《解忧公主》,组织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到伊犁举办“中国梦·丝路情”民族音乐会,积极开展苏伊两地寻亲游等活动,大力弘扬团结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发展。

七、坚持多办实事好事,暖心优先

着眼改善民生、争取民心,大力实施特困重残帮助、特困优秀学子救助、特困孤儿助培、特困下岗职工再就业、特困家庭援助和特困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增收脱贫“六大爱心行动”,组织发动各支援地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与伊犁州贫困家庭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帮扶、和谐共建。先后组织开展了“情系学子,成就未来”、“六走进,六关爱”、“港城爱心,情暖巩留”、“真情暖伊犁,共圆中国梦”等特色鲜明的爱民惠民活动,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今年截止目前,江苏省党政部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和企业已向伊犁州直捐款捐物46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