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乌鲁木齐的沧桑巨变

09.05.2015  15:20
【辉煌60年】乌鲁木齐的沧桑巨变 - 市政府
来源: news.ts.cn

  

  新疆日报讯(记者高娃 崔志坚 邹懿摄影报道)1958年5月17日,《新疆日报》报道《乌鲁木齐市行政区扩大近七倍》。60年,乌鲁木齐的沧桑巨变很像新疆发展的缩影。

     四张地图看发展

  2009年,自治区第二测绘院编制完成了《沧桑巨变看今朝——乌鲁木齐市城区历史变迁》地图。该地图通过1941年《迪化市分区计划图》、1947年《迪化市街图》、1977年《乌鲁木齐市街区图》及2009年《乌鲁木齐市街区图》4幅不同年代的乌鲁木齐城区图,真实地记录了该市城区的发展和变化。

  王恩谊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测绘院七分院党支部书记,是编制地图的主要技术人员之一。为了测绘地图,他翻阅了大量史料。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朝政府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成为了乌鲁木齐的雏形。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决定设立甘肃新疆省,确定迪化为省会,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民国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设市并成立市政府。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重新划分建立7个区,54个街公所。在郊区建立农民协会,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成立了3个乡,至此,城乡各级人民政府初步建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1958年,乌鲁木齐市行政区划从原有的81.3平方公里扩大到640平方公里,扩大后的四界为东至东山;东北至乌鲁木齐县六道湾、七道湾;西至头屯河、西山煤矿;南至乌拉泊;西南至大仓房沟;西北至乌鲁木齐县二宫、三宫到大小地窝堡。

  2001年以来,又将近郊的大湾乡、二宫乡、地窝堡乡、七道湾乡,分别划入天山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将南山矿区和达坂城合并设立达坂城区。2007年国务院又将昌吉州的米泉市并入乌鲁木齐原东山区,更名为米东区。乌鲁木齐市域面积扩为14216平方公里。

  “四幅图覆盖的区域越来越大,道路也越来越密。从地图上看,1941年时的旧城南北长不过1公里多,东西宽也不到2公里。在1977年的《乌鲁木齐市街区图》上,火车站、飞机场、八一剧场等地标建筑开始出现,路网已经初成规模。

  到了2009年,乌鲁木齐的路网规模又比1977年扩大了数倍。四幅地图时间跨度达70多年,是乌鲁木齐乃至整个新疆城市群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王恩谊说。

     昔日图上叹巨变

  虽然在乌鲁木齐生活了86年,出门远了马文彦还得找人问路。“过去的乌鲁木齐顶多算个小镇,现在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城市了。”马文彦感慨着。

  马文彦是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2002年,他创作出了14米长的风俗画——《乌鲁木齐昔日图》,

  把自己对乌鲁木齐的记忆,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留存下来。

  “解放前,小西门一带有个市场,叫‘新西市场’,是当时乌鲁木齐唯一的娱乐场所。红山那时候还叫‘红山嘴子’,每年4月8日都有庙会。那时候说进城,也就是到直径2公里的城圈子逛一趟。”马文彦向记者展示着《乌鲁木齐昔日图》。

  “解放初期,乌鲁木齐好走的路很少,也很窄,骑毛驴要比坐汽车快。‘无风三尺土,下雨淹死驴’。这是当时的一句顺口溜。一下雨土路就变成了泥汤子,驮煤的驴一不小心摔倒了就很难再爬起来。看到这幅画,人们就会明白,这几十年来,我们这个城市变化有多么大。”马文彦说。

      越来越漂亮的“桑叶

  年过古稀的刘天视是乌鲁木齐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这些年他收藏了130余幅乌鲁木齐地图,从1941年出版的《迪化市分区计划图》到最新版本的乌鲁木齐地图一应俱全。一张张地图排在一起,就像是一条时空隧道,可以回溯各个时期边城的模样。

  在刘天视看来,乌鲁木齐的地图形状就像一片桑叶,“看这些地图,解放前的乌鲁木齐城区在地图上就巴掌大的一块,整个市区的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1965年的乌鲁木齐城区范围很小,公交线路只有15条,像一条脉络稀疏的桑叶。1985年,出现了很多的高楼,第一座立交桥—人民路立交桥诞生了。从1995年这个图看,这片‘桑叶’已经变得丰满起来,变得漂亮了。2003年的乌鲁木齐市地图,河滩路上已经有10座立交桥,外环路已经完全建成了,公交线路已经有75条了。到了2007年的时候,这上面密密麻麻的已经发展到130多条路了。如今的乌鲁木齐已经连成一片,这片‘桑叶’生机勃勃、越来越完整。

  刘天视说,以前的乌鲁木齐市地图基本上四、五年才更新一次,现在每隔几个月就要出版一张新的。但刘天视仍然感觉,地图的变化还是赶不上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