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干部管严了,老百姓的日子就过好了”

24.08.2017  13:07
原标题:“把干部管严了,老百姓的日子就过好了

新疆阿勒泰市640台地农业产业化示范园,两年前还是一个矛盾频发、上访不断的牧民定居点,如今,这里已经成了阿勒泰地区团结和谐、欣欣向荣的村子。

从“”到“”,640台地,究竟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

一盘散沙,用什么来改变?

640台地”,是在阿勒泰一个海拔640米的戈壁荒滩上,2010年新建起一个牧民定居点。从全市12个乡镇场33个牧业村陆续搬迁而来的1000多户牧民,共同生活在这里。

由于是新建定居点,一度出现管理真空,牧民生产生活方面的服务以及惠民政策的落实等方面一时跟不上。第一批搬迁来的156户牧民初来乍到,正是遇到困难和问题最多的时期。

譬如,来自不同村落的牧民,户口都在原居住地,一旦办事,就得走六七十公里的路、花费一两天时间回到户口所在地,牧民为此苦不堪言。又如,刚刚搬进去的住房自来水管被冻裂,却找不到人来维修,牧民们不得不跑到十公里之外拉水;新建卫生所缺医少药;新建学校设施差,房顶漏水;遭遇雪灾,牛羊没有草料,又无法种地,打工要跑很远……搬迁过来两年,管理没跟上,优惠政策没及时兑现,牧民收入减少。矛盾就这样越积越多,牧民伤了心,640台地一度成为阿勒泰市上访率最高的村子之一。

一盘散沙,用什么来改变?

640台地农业产业化示范园管委会成立之初,由切尔克齐乡党委书记张刚兼任管委会党委书记。如何解决640台地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摆在了该乡党委班子面前。

7月3日,张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经过调查发现,640台地出现矛盾和问题,首先就是因为管理出了漏洞。

如何堵住管理漏洞?该乡党委班子敏锐地看到,新建起的640台地,是最需要基层党组织的地方。必须首先建立一支干部队伍,让牧民找到组织,找到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干部。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那么,如何来建强基层党组织,改变640台地一盘散沙的状况呢?

建章立制,是建强基层党组织,提高党员干部的办事效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的可靠保障。

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激励人,张刚带领乡党委班子把党建工作融入具体事物,使得640台地出现了新变化。具体做法是,联谊一个先进村,帮带转化一个后进村;联系一个市直部门,帮扶支持发展一个产业项目;联结一个富裕户,帮助脱贫致富一个贫困户。

640台地的问题,不就是因为渠道不畅通,干部没干事,党中央的惠民政策没有落地,基层广大群众没有受益吗?

现在,每个基层干部包10户—15户村民,每周走访2家以上住户,了解民情,通过走访摸排、看望慰问、谈心交流,及时掌握民情民愿,畅通民意渠道,实现了让老百姓“办事能够找准人,找人能够对上号”。

聚民心,干部党员包户抓落实

具体工作中,如何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

张刚告诉记者:“乡镇党委的工作在基层一线,以我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来看,把干部管严了,老百姓的日子就过好了。

640台地怎么聚民心,村民如何获得归属感?都要靠基层干部和党员一步步抓落实。

通过制度,明确职责,包村干部明白了每天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开始设身处地了解帮联群众家庭基本情况、存在困难以及急需帮助解决的问题,认真登记干部入户登记表、个人结对帮扶贫困户登记表,及时向乡领导班子汇报入户走访工作情况,最后集中汇总走访期间收集的各种大小事项,力争以最快的时间帮助群众协调解决困难。

这样一来,国家惠民政策、项目、资源放在基层干部手上,落实到了千家万户,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

帮联群众阿勒布斯拜对入户干部说:“你们来我家里坐坐,和我们谈谈心,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我们心里特别温暖,我们就感到党很关心我们的疾苦。

在640台地,记者看见国旗、党旗高挂一路,一排排民居的墙壁上都画着五颜六色的宣传画。团结、和谐的火热氛围给这个村子增添了崭新的活力。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在640台地,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工作能力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大大加强,从而确保各项工作环环相扣,中间不掉链子。

如今,党的各项政策下达后,干部第一时间学习与领悟,再传达给相关人员,分摊职责,领任务,最后召开村民大会,带着村民干。特别是班子成员间,能充分发扬民主,党务工作互商互议,彼此理解、信任、支持,不做互相拆台的事,班子的领导核心凝聚,全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怎么帮呢?先清楚地了解村民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帮助村民解决问题。张刚带领干部下乡驻村、深入田间地头、农牧民家中,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及各项支农惠民政策。通过这些一点一滴的事情,使广大农牧民和干部职工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百姓生产生活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让先进村帮扶后进村,让致富能手和党员带头人去“传帮带”后进党员和群众。这一长效机制促使干部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知道怎么干,工作能力增强了,使国家惠民政策得以落实,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农牧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譬如,拖了一两年没有解决的户口迁移问题,干部作风一改变,5天就得到全部解决,百姓从此再也不必遇到问题和困难跑回原住地办理;冬天自来水管冻裂的问题也快速得到解决,如今自来水管道已经全部入户……

记者走进35岁的叶森别克家里,谈起640台地的变化,他心里最清楚。他是2009年第一批搬来的牧民,刚搬来那两年,确实是有困难找不到干部去解决,现在好了,问题有人解决,工作有人来干,他也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没搬来时年收入三万元,现在收入可以达到六万元。现在,他家里新添了暖气、自来水、宽带网络,微波炉、冰箱、电脑等一应俱全,他还买了一辆10万元的车,盖起了车库。

由于干部改进作风,这个牧民定居点的积压问题一个个得到妥善解决,变化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阿勒泰市富裕的村子之一,人均收入从四五千元增加到两万余元。

打牢基层党组织,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永不走的基层干部,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也提高了。

如何让党中央的“幸福水”流进百姓家,640台地,是一个鲜明的实例。(鲁焰)

(责编:杨睿、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