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激活“棋眼”,援疆走在前列

29.12.2015  05:47
常州:激活“棋眼”,援疆走在前列 - 中国新疆网
常州:激活“棋眼”,援疆走在前列 - 中国新疆网
常州:激活“棋眼”,援疆走在前列 - 中国新疆网
常州:激活“棋眼”,援疆走在前列 - 中国新疆网
来源: xh.xhby.net
小微企业产业园成就富民梦医疗大巴扎暖了牧民心双语幼儿园实现全覆盖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

  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第五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常州援疆人坚持科学援疆、真情援疆、持续援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激活“棋眼”提供经济动能、民生保障、智力支撑,形成了以新疆百姓需求为内核,产、城、人全方位融合发展,经、科、教立体式组团植入,前后方、党政企资源协同互动的嵌入式援疆新格局,力争走在全国援疆工作前列,使对口援疆工作更加符合中央要求、更加贴近受援地需要,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

  莽莽昆仑,巍巍天山。弹起库姆孜唱起幸福歌,民族团结一家亲成为帕米尔高原上最动人的风景。

   立体式,

  小微园成就产、城、人融合佳话

  带动受援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带动民生就业,产业园区是核心动能。在援疆过程中,常州不仅是“交支票”,更是新苏南模式的再移植、再创新。作为全省唯一的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常州力求产业、城市与人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打造一座生产高效、生活便捷、生态优美的宜业宜居之城。而为避免工业园区建设出现产城分离的窘境,结合自身产城融合建设的发展实践,常州为乌恰量身定制“小微产业园”,并践行“先交支票,后交钥匙,在过程中交朋友”的理念,推动形成建设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作为常州市对口援疆的重点项目之一,乌恰县小微企业产业园于2014年开工建设,占地面积两平方公里,项目投资1.2亿元,其中援疆资金6000万元,目前,园区已建成两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两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库、6000平方米的产品展示孵化区以及1.05万平方米的产业创新服务中心。驻园区的企业不但能够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还带动了当地农牧民扩大就业。为方便员工上下班,园区正在建设员工公寓,已经建成了150户(套),还将再建70户(套),园区企业的职工都可以申请入住,费用非常便宜,每月每平方米租金只需要5元。

  作为南疆最大的驼绒被生产企业,驼峰绒毛有限责任公司老板塔依尔精明而有远见。“产业园的厂房什么都不要钱,这样的好事到哪里找?”为此,他不但早早下手预订了产业园的两幢厂房,还相中了正在建设中的10幢厂房中的两幢。他正与常州合作伙伴豪峰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晓峰合作,新上马的驼绒深加工项目一举签下了3000万元的大订单。原来,常州先进设备的引进,大大提高了乌恰牧民驼绒、驼毛加工水平和能力,下一步他们还要帮助乌恰驼绒产品打开长三角市场。今年公司的产值增加2000万元应该不成问题,相信很快会过亿。他的商人朋友们听闻这个消息后,也心动不已,又有5家被他引荐进了产业园。

  来自乌恰县托云乡开克里克村的古丽扎提·木热提很幸运,从喀什大学刚毕业时间不长,来自江苏的企业在乌恰县小微企业产业园办起了乌恰金马制衣有限公司,经过常州师傅3个月培训,她迅速掌握了缝纫技术,成长为技术骨干,现在已是车间的小组长。

  今年45岁的加热西柯民族手工艺品服装厂老板亚克甫·吐尔地,凭借娴熟的缝纫手艺,2008年在县城步行街开办了服装厂。进入园区后,亚克甫·吐尔地的裁缝店变成了500平方米的企业工厂——去年12月进入小微企业产业园以来,他的工厂已经吸收当地30名牧民就业。据乌恰县委副书记、常州对口支援乌恰县前方工作组组长孙泽阳介绍,“小微产业园的落脚点,是把产业发展、推动就业一手抓,让本地群众享受到产业进步的红利。”截至目前,园区已注册登记企业66户,招商引资企业21家,已投入资金5.03亿元,预计到2016年乌恰(常州)工业园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带动当地就业5000人。

  今年,常州援疆资金还将投入2000万元,完成1.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扩建项目建设。“我在这上班,每月工资就是2500元。”乌恰驼峰绒毛有限公司的职工阿扎提姑丽·阿比力开心地说:“在家门口上班可方便了,我骑着电动车一会儿就到了。”为给进城务工人员提供配套,县里还修建了8000平方米的企业职工公租房,彻底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产城融合理念在乌恰的生根发芽,让克州党委副书记、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总指挥王斌深有感触,“感受到了常州援疆干部在园区建设上的新思路,这里是新型工业化的摇篮,每个企业都是种子,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全方位,

  “全科式”人才组团式援疆

  由原来选派单一专业技术人才援疆,到选派“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组团式人才队伍援疆的转变,新一轮对口援疆好比从专家门诊到“全科医生”,形成了涵盖人才援疆、教育援疆、卫生援疆、科技援疆、文化援疆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态势。

  “医疗大巴扎”就是常州“全科式”援疆的一个缩影。每逢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的巴扎天,就是该乡“医疗巴扎”的义诊时间。原先农牧民看病,要骑马翻山越岭、赶几天路程。常州援疆医生创建了“医疗巴扎”,每次去七八名医生,随行的医疗车可以做B超、心电图,完成基本疾病诊断。62岁的热米拉·克力木早早就来排队了,经检查她患的是神经性头痛,医生给她免费开了两周的药。常州援建乌恰医疗工作组组长、乌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志伟告诉记者,医疗巴扎已经开展活动近200场次,义诊人数超过2万人次,并为就诊群众建立健康档案。被当地农牧民亲切的称为“琼doctor”(意为大医生)。从今年起,常州援疆前方工作组还将拿出20万元,让巴扎义诊惠及更多农牧民。

  如何把援疆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常州援疆前方工作组做了有益且极为有效的尝试——将援疆工作与自治区的“访、惠、聚”工作结合起来。“很多村民们的所思所盼,我们都能从住村工作组那了解到。”据统计,新一轮援疆以来,常州共实施援疆项目29个,安排援疆资金12808万元,突出教育、医疗、社保、就业,重点解决百姓最迫切、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截至目前,工程类项目已全部竣工。

  在乌恰县托云乡托云村的双语幼儿园,其娜热小朋友带领全班小朋友读汉字。“所有适龄孩童,全部实行学费全免教学,这座现代化幼儿园吃住一体,孩子们别提多开心了。”幼儿教师阿依扎达兴奋地说。地处乌恰县最北部的托云乡是高寒偏远乡村,紧邻国境线,全乡2900人,99.6%以上是柯尔克孜族人。尽管是村幼儿园,但建设得一点不比城市幼儿园差,总建筑面积403平方米。

  “两年前乌恰县农村没有一所双语幼儿园,如今已经在南疆率先实现了幼儿园双语教学全覆盖。”乌恰县教育局党委书记郭建洲说:“32所双语幼儿园成为乌恰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脱贫致富,不仅要抓当前,还要坚持抓早、抓小,通过教育引导思想渗透,才能不断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孙泽阳如是说。在常州市的助推下,率先提出乌恰县农村双语幼儿园全覆盖援建工作思路,他们先后共投入2900余万元,按照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标准,新建农村双语幼儿园22所,做到了农村双语幼儿园全覆盖。目前全县有双语幼儿园32所,农村双语幼儿园从零到全覆盖,只用了两年。全县5—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100%,4—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82%,实现适龄儿童全部入园接受双语教育的目标。去年,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来县考察时,对常州援疆工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常州教育援疆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理念,更是教学思维和方法的变化。乌恰中学实行汉语、柯语、维语混合教学。援疆教师张永康分析说,“这里的孩子们热情朴实,上课认真,但知识面还不够开阔,自主学习能力较为欠缺。我们更多是要进行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援疆老师把常州课改经验如寻学案、小组合作、展评法教学、尝试教学法等引入乌恰,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从“单项作战”到组合推进、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如今,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口教育支援体系已经建立。不仅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教师,还在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行动工作室”,通过结对帮扶、双语交流、骨干研修等,力求培养出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

  “用心、用情、用智做好援疆工作。”常州援疆教师领队、乌恰县实验中学副校长王庆华被我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推荐为唯一的克州促进民族团结模范。“我们更应该思索,如何为新疆留下一支既有现代理念又能扎根当地的人才队伍,才能留下兴疆的火种。

   大协同,

  前后方党政企“同唱一首歌

  由常州天合光电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建设的天合大道,成为乌恰迎接八方来客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常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捐资150万元建设乌恰县实验中学教学楼、150万元建设乌恰县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常州四药公司捐赠价值100万元药品;常州江南银行捐赠150万元建设乌恰县江南幼儿园;常州金坛亿晶光电有限公司建立亿晶爱心慈善协会,连续三年共安排300万元用于乌恰抗震救灾、扶贫济困、拥军慰兵和援疆工作……在资源支撑上,常州注重前方与后方资源的协同并进,形成了社会援疆的生动格局。

  整合社会资源援疆,前后方联动援疆,使得千里之外的乌恰与常州心连心。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常州市前后双方领导高度重视援受两地交流互访活动,力求打造“嵌入式”援疆新模式,两地各部门交流交往力度不断加强。

  由常州前方工作组牵头,乌恰县各界、各部门组织了以县委副书记带队的党政经贸考察组,以参加常州第10届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为契机,开展了系列参观考察学习活动;乌恰县教育、公安、团委、总工会、医院、新闻媒体等部门与常州展开了点对点的对口交流,开展教育帮带、医疗帮扶、民族团结手拉手“天使”行动、园区职工培训中心等活动。短短两年,乌恰县共选派了4批140余名乡镇、村、社区优秀骨干赴常州市委党校培训。常州、乌恰两地业务部门合作举办了总工会干部培训、公安信息化培训、教育“名师大讲堂”、宣传文化培训、电视台专业技术提升培训等活动。通过短期培训、挂职、骨干代培、现场指导等方式为乌恰培养锻炼各方面的干部人才。常州自来水公司还专门赴乌恰成立了“常州·乌恰人才服务站”。

  作为乌恰县总工会帮扶中心主任的李颖,第一次赴常州挂职学习,用她的话说,所到之处令她“震撼。”这种“震撼”不仅是每个乌恰赴常州接受培训学员看到的,也是他们在考察交流中体会到的,“江苏之所以发展又好又快,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这一客观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乌恰县委书记王宏旭满怀信心地说,“有来自常州的新动力,我们就能提前实现率先脱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