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就业援疆铺就乌恰农牧民致富路
小作坊变身大工厂在乌恰县城往东6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小微企业产业园,走进园区,不同规模的车间厂房里传出轰鸣的机器声,各条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江苏省常州市对口援疆的重点项目之一,乌恰县小微企业产业园于2014年开工建设,占地面积两平方公里,项目投资1.2亿元,其中援疆资金6000万元,目前,园区已建成两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两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库、6000平方米的产品展示孵化区以及1.05万平方米的产业创新服务中心。
今年45岁的加热西柯民族手工艺品服装厂老板亚克甫·吐尔地,凭借娴熟的缝纫手艺,2008年在县城步行街开办了这家服装厂。说是服装厂其实就是一家裁缝店,店里招收了6个徒弟,7个人挤在45平方米的裁缝店里忙碌,一个月总共才能挣两三千元。
小微企业产业园建好后,吸引了县里许多像亚克甫·吐尔地一样的小微企业业主,从前,这些企业都是小作坊式的手工生产模式,进入园区后,亚克甫·吐尔地的裁缝店变成了500平方米的企业工厂,去年12月进入小微企业产业园以来,他的工厂已经吸收当地30名牧民就业。
“以前都是要自己出去找客源,现在依托产业园,各方的客商都是主动上门,我们生产的产品都能销售到国外。”说到这些,亚克甫·吐尔地别提有多开心了。他告诉记者,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工艺的不断创新,自己的服装厂也将发展成以民族服饰与工艺品为主的集生产、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企业。最近,服装厂又启动了两条新生产线,今年下半年,服装厂将再为当地提供100个就业岗位。
据乌恰县委副书记、常州对口支援乌恰县前方工作组组长孙泽阳介绍,乌恰县小微企业产业园入驻企业已由去年的3家发展到了如今的20家。今年,常州援疆资金还将投入2000万元,完成1.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扩建项目建设,小作坊变成了大工厂,乌恰县小微产业也将实现从弱到强的转变。
牧民成企业生力军
4月20日上午10点,阿扎提姑丽·阿比力急匆匆地吃完早餐,骑着电动车快速往乌恰县小微企业产业园的梦驼铃驼绒被厂奔去。
阿扎提姑丽是乌恰县膘尔托阔依乡牧民,擅长刺绣。没结婚前,她和村里许多妇女都靠刺绣这一传统技艺赚钱。三年前结婚后,她一直跟随丈夫在山里放牧,去年12月,她幸运地成为梦驼铃驼绒被厂的一名绣花工,每月能拿到2500元的工资。
在乌恰驼峰绒毛有限公司原料车间,记者见到了从事清洗驼毛工作的员工阿布都热合曼·卡德尔,今年34岁的他原来是乌恰县黑孜苇乡叶克铁列克村牧民,以前,他一年辛辛苦苦放牧的收入才5000多元,而且一进山就是半年时间,妻子和孩子的生活只能依靠低保和父母的接济,日子过得紧紧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