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农机标准化为农业现代化“添翼”

13.11.2014  19:26
      近年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一台台在田间忙碌作业的农用机械,让农民种地不再难。
        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阿克别依特村村民吴志强,今年种了90亩地,虽然只有两个劳动力,但他一点也不担心秋收。用他的话说:“我家的秋收靠的是乡里的农机合作社,标准化作业让种地成了动动嘴的事儿,省心的很。
      吴志强所说的窝依莫克乡金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村民马建军发起成立的。马建军告诉笔者,原来他家里有不少农机,自己要操作农机还要到处找活干,既耽误时间又身心疲惫。于是他召集和他面临同样问题的农机户们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采取“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利益分配按照单车核算,多劳多得,合作社这个纽带,将松散、单个的农机户联系在一起,与农户和企业签订“订单”等形式,统一管理,实现了农户与农机户的双赢。
      黄金源也是合作社的成员,家里有2台青贮机和1台大马力,一年到头东奔西跑也只能挣上10万元左右。加入了农机合作社后,合作社承担了联系业务和资金管理等工作,自己只需要操作农机,减轻了不少压力。他算了一笔账:“现在,不用操心,每年就可以作业4000亩地,纯收入可达到30多万。
      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机械多、功能强、信誉好的优势,开展订单作业和跨区作业,把更多的农民从农田作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窝依莫克村村民李长征是合作社里的农机驾驶员,因为技术好很受欢迎。现在,李长征每个月都有6000元的收入,他笑称自己是“蓝领一族”,依靠驾驶农机每年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据马建军说,合作社会提前考察作业市场,签订作业协议,在保证当地农作物机收的前提下,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根据农业生产特点,提供节性、时段性、环节性农机服务,前往昌吉等地进行作业。今年,该合作社农机作业总面积3万亩,作业收费300余万元,纯利润可达100余万元。
      布尔津县农机局局长毕力军说:“农机合作社的兴起,推进了规模化作业和土地流转。农机合作社通过订单作业,逐步实现由分散零星作业向集中规模化作业、调节和稳控了农机作业市场收费价格,有效提高了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