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向前方路在脚下——写在市委十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之际

03.01.2016  02:50
        今日,市委十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全面总结“十二五”工作,提出“十三五”和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经历稳定发展改革无数风雨的乌鲁木齐,又一次扬帆远航。
        刚刚过去的2015年,为“十二五”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年来,我们与这座城市辅车相依,感受她砥砺前行的步伐。这步伐坚定沉着,传递出乌鲁木齐破解稳定发展难题的智慧与勇气,展现着新常态下乌鲁木齐的担当与作为。
        一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发展,战略决定未来。
        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来说,理清发展思路尤其重要。
      善弈者谋势。
      市委高瞻远瞩、科学谋划,认真贯彻落实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发展的思路在实践中日益完善、明晰。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和着眼点着力点,坚持营造“四大环境”、建设“五大中心”,打造“六大产业基地”、构建“七大城市组团”,努力把乌鲁木齐建成全疆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首善之城――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奋进,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实现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路子选对,事半功倍。即使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乌鲁木齐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取得了瞩目成绩,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对外开放日益扩大、民生改善成效显著,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实践证明,市委确定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完全符合自治区要求、完全符合当前形势、完全符合首府实际。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一道理乌鲁木齐人领会得更深。
      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再三强调:“一百减一等于零。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
        认识和思想在强调中统一,信心和决心在统一认识中增强。
      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维护稳定“五个观点”“五个宁可”思想,深入开展严打暴恐专项斗争,有效将“三股势力”暴恐活动摧毁在了预谋阶段。
        坚持以防为先、立足于防,严格落实“六个方面”防范重点任务,探索出社会面“四查”“三巡”和社区“四化”防控模式,流动人口限时登记、“二维码”管理等管用措施,构筑了基层防范的铜墙铁壁。
      着力打牢稳定“三个基础”,全市社区组织空前壮大,所有社区都达到“十有”以上条件,筑起巍巍防范长城。
        众志成城。
      五年来,尽管国际反恐维稳斗争出现一些新变化新动向,我自岿然不动,乌鲁木齐经受住了严峻复杂局面的考验,不断取得反恐维稳阶段性胜利。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
        虽然稳定形势始终严峻复杂,但市委从未放松抓经济抓发展。特别是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五大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达到了新水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空口无凭,实绩说话。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00亿元,增长17.1%,创近23年来新高;
      2012年,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060亿元,实现17.3%的增长速度,增速居全国27个省会城市之首;
        2013年,2400亿元,增长15%,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疆7.3个和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一;
      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0元,比上年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6元,比上年增长13.5%,在西部省会城市中均位列第一。
        2015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
      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一串串喜人数字背后,是卓绝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战略定力,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过人胆识,是不断提高的理解力、执行力、落实力。
     
        作为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乌鲁木齐处在新疆改革发展最前沿。
      近年来,乌鲁木齐大刀阔斧变化变革,在政法维稳、简政放权、城市管理、经济管理和投融资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
        实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与头屯河区、新市区“区政合一”,促进两个开发区扩容提速;
      建立“大政法委”和“大建委”体制,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变规划“六支笔”审批为“一支笔”审批,实现了规划土地市级统一管理;
      实施夏季反季节栽植技术,打破我市往年只能春秋两季植树的局限,填补了国内大规模反季节种植技术的空白,获得国家发明创造专利……
        “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就大胆改革创新,敢于担当、敢于尝试。”朱海仑经常强调的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
      豁然生动的新气象,正孕育在锐意变革的勇气之中。
        包括“区政合一”在内,乌鲁木齐有十个方面工作走在了全疆全国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基层基础空前加强,“煤改气”有效治理冬季大气污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大跨越,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惠及50万群众,城市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成覆盖全市的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创造性开展“群众满意好班子”争创活动。
      事实证明,改革是首府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突破经济结构性矛盾,释放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领域深层次矛盾问题,推动城市加快朝着现代化国际化目标迈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健全维护稳定长效机制,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中国梦,有一个魂,那就是民生。
        “讲政治人民至上,讲真理实践第一。”2011年1月5日,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市委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朱海仑言语铿锵、信心坚定。
      言必行,行必果。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将为民服务的朴素感情、改善民生的深入实践,贯彻执政始终。
        2011年起,连续五年开展“民生改善年”活动,“每年确定几件为民服务的大事实事,一件一件研究解决,力求取得让群众满意的实效”。
      10个方面100件、12个方面120件、15个方面120件、10个方面100件、11个方面100件,件件落实到位、件件见到成效。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居民;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实施“煤改气”工程,极大改善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状况;建立覆盖全市的便民蔬菜直销点,让居民在家门口买上实惠菜……
      每一次努力都恰如一股裹挟着暖流的春风,细致入微地穿掠过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
      六
        回望来路,不是陶醉沉湎于昨天闪光荣耀,而是为了砥心砺志更好地前行。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首府改革发展稳定至关重要之年。
        我们深知,这一年将面对更多挑战。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反恐斗争不断出现新变化新动向。
      我们坚信,这一年会有更多机遇。乌鲁木齐正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市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六大产业基地”基本建成,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功能完备,稳定的基层基础不断加强,各族干部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工作作风持续转变。
        心向前方,路在脚下。
      不为过去荣誉所缚,不为任何困难所惧,不为任何议论所扰。当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发酵、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保稳定谋发展的合力正在不断增强,乌鲁木齐信心百倍、成竹在胸,必将开创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