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抗战记忆】93岁抗战女兵穆廉的爱国情怀

02.09.2015  13:29

穆廉向记者展示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及解放西北纪念章。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卉子 毛海霞 吴卉摄影报道)她是一位巾帼英雄,与丈夫关欧洛一起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创办贺龙子弟学校任首任校长;她与丈夫曾跟随王震将军进军新疆、建设新疆;1952年,她曾担任喀什建市后的首位市委副书记;离休前任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离休时她已64岁,可她仍觉得为党工作太少,她的名字叫穆廉。

    9月1日,见到抗战女兵穆廉的时候,时间仿佛停止了。这位93岁的女英雄,还穿着20年前的旧衣服,她读报的圆桌已陪伴她30余年,身后的旧沙发看不出颜色,家里没有一件时尚的家具。而她却笑得那么坦然,她手捧着几枚珍贵的纪念章,思绪回到了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

    革命夫妻聚少离多1937年,年仅15岁的穆廉就读于河南开封北仓女中。“七七事变”后,在国破家亡的生死关头,她抛弃了学业,在范文澜教授主办的河南大学抗敌训练班学习,又参加了由开封部分爱国青年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团体——光明话剧团,从此投身革命,走上了抗日战场。

    “话剧团开赴豫东、豫南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动员广大农民与日寇进行斗争。我们顶风冒雪从北到南沿县演出,教群众唱抗战歌曲、画宣传画、写标语,召开座谈会,当时凭的是两只磨不穿的脚底板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有时饥肠辘辘或乏累不堪的时候,我们就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唱精神就来了。仅《放下你的鞭子》就演了300余场,现场群众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赶走日本鬼子’,呼声至今仍然萦绕在耳边……”穆廉老人动情地回忆道,“后来我在二哥杨仲和(共产党员)的帮助下到达延安,在延安抗大、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学习,1939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期间,穆廉认识了同在抗大学习的丈夫关欧洛。后来,关欧洛调到延安联防司令部。因为他是侦察科长,侦察工作是非常艰苦的。部队没有走,他就要出去侦察,部队休息的时候,他要出去侦察了解地形,了解路线,还要画地图给领导参考,下决策怎么打仗。部队出发以前,他要提前出发带路,抓俘虏了解情况。打仗休息以后,他还要侦察下一步的路线怎么走,回来后常常吃不上饭,锅里只剩下锅巴,就算一顿饭。所以他的外号就叫“锅巴科长”。

    同在延安,然而这对革命夫妻却聚少离多。“皖南事变”后,穆廉就到瓦窑堡的南区搞宣传工作。“我们党的政策是进步青年到了延安之后,一定要到基层去锻炼,我就在那个时候到基层锻炼了两年,1944年春天,我分配到延安联防司令部政治处当文书,写介绍信、打电话、发通知等,后来又调到延安联防司令部机要训练班,当文化教员。”穆廉说。

    交特殊党费1949年12月,穆廉和丈夫关欧洛跟随王震将军的部队到达南疆。一路风尘、一路歌声、一路胜利的艰苦行军,成为她生活历程的转折点。从此,夫妻俩扎根新疆,担负起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光荣任务。

    1952年,表现出色的穆廉担任喀什建市后的市委副书记,在南疆地区减租反霸、合作化运动和工商业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她每天早晨6时起来组织干部学习两小时,每周给喀什市的全体干部上课两次,当时学理论、学社会发展史、学中国革命史。当时喀什市的宗教工作很复杂,她还兼任统战部的工作,亲自去做宗教人士等的工作,组织汉族干部学维吾尔语、学政策,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三大改造的经验进行推广。

    调到乌鲁木齐市后,穆廉先后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党员教育处处长,区级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自治区气象局政治处处长、副局长,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她都无私奉献着光与热。

    1999年是延安中国女子大学60华诞,也是丈夫关欧洛20周年忌辰之时,穆廉写了一部几十万字的著作,讲述了她和丈夫参加革命的戎马一生。2007年,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60年校庆时,她捐款两万元,她将抗日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把抗战精神、革命传统一代代传下去。虽然发白了,齿落了,但她的抗战精神和爱国情怀,却在时代的变迁中越发深厚。

    “是共产党培养了我,而我为党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每年春节前夕,穆廉会向党组织交一笔特殊党费。将自己省吃俭用的钱交给党,尽一名老党员的心意。这些年,她已交了一万多元的特殊党费,向灾区人民捐款,资助贫困学生。今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她又向党组织交了6000元的特殊党费。

    时间过滤了许多东西,却改变不了穆廉一颗坚强的心。“忆往昔沧海云烟无处寻,看明日光辉绚丽更加鞭”,这是穆廉的座右铭。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出版一本歌颂祖国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