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看门人”全科医生呼之欲出

23.01.2015  11:17

人民网乌鲁木齐1月22日电(李俊梅 徐蒙)1月21日,古城南社区的居民丁灵拿着在某三甲医院门诊部看病开的处方,到社区医院静脉注射,“看病去大医院,虽然要排队,但是觉得那里的医生更权威一些,而且各科室也分得细,打针就可以到社区诊所了,离家近方便。

宁愿起个大早到三甲医院排队等挂号,候诊3小时看病只用3分钟,而不愿意去不用排队、问诊医生也颇有耐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为什么呢?

正如丁灵所说“大医院更权威一些”、“科室分得细”,深层次一些来看,和丁灵一样喜欢去三甲医院看病的患者担心的其实是医疗资源的不均衡。

在本次政协会议上,农工党新疆区委会就提交了一份《完善全科医生制度 缓解百姓看病难》的提案,提出培养全科医生才能真正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新疆应该完善全科医师制度的建议。

全科医生一般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上门服务,全科医生常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家庭的病人,根据病人的各自不同的情况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各自的医疗档案。

那么,我们现在距离全科医生问诊还有多远的距离呢?

农工党新疆区委会的调研显示,新疆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现在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各大医院以及县级医院里,真正急需全科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引进全科医生难,留住全科医生更难,真正在基层开展全科医疗的医生还很少,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编制不足,相关激励奖励机制也不完善,且在培训中存在以疾病为中心和过度专业化的倾向。

其实,基层医院的医生有意愿或者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属于准全科医生了。记者曾采访过乌鲁木齐县东南沟乡乡村医生朱热西·巴格达,她为全村数百名牧民建立医疗档案,外科、内科、儿科、妇科……牧民们分不清自己的病是什么科,却知道朱热西能给他们看病。但是由于全科医师培训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才能参加,朱热西还没有接受全科医师培训的资格。相反,具有全科医师资格的医生们,在各大医院里也并没有以全科医生的身份给患者诊病,而是分散在各个科室之中。

有资质的医生没有开展全科医疗,没有资质的医生被迫开展全科医疗”成为新疆基层医疗机构的一种普遍现象。

农工党新疆区委会建议,应制定政策,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由县级卫生院主管部门或县级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本辖区内的全科医生,整合县级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的预防保健职责,让全科医生定期在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之间轮转,到基层服务群众,回到县里进修,业务不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建议,合理增加全科医生编制,落实全科医生岗位设置,确保全科医生定人定岗,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缓解百姓看病难的作用。理顺全科医生激励奖励机制,全科医生的薪酬待遇应高于当地医疗人员平均收入水平,起职称评定和晋升应根据基层实际向接诊量、群众满意度等因素倾斜。 优化全科医师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新疆现有的临床医学优势资源,在新疆医科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的各附属医院设立全科医疗科室,开展全科医疗,并作为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培养一批真正合格的居民健康的“看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