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还就诊卡的便民本色

12.03.2015  13:04
          3月10日,乌鲁木齐晚报报道《就诊卡苦盼“一卡通”》,就市民在不同医院就诊须分别办理每家医院的就诊卡进行调查,从而引发市民关注和讨论。
            在电子信息时代,信息化办公已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患者进医院就医,办理就诊卡是应势而生。但首要的是应当本着惠民利民的态度,可目前就诊卡的办理、就诊、销卡给患者所带来的麻烦,却成了大家的“心病”。
          如果真的是本着方便患者的态度,一张就诊卡里应包含的是患者得过什么病、吃过哪些药,其次还应在挂号、就诊、取药、交费时可用电脑智能管理,实现看病全过程的监控,让患者少跑路、节省时间和体力。
          而现实却是,只要挂号,就需要办理就诊卡,同时就诊卡里需要充钱。做各项检查、取药需刷此卡交费。若余额不够,还要再充值。要退余额,还得再返回充值处。有市民说:“说是有就诊卡减少了排队时间,其实该排队还得排队,时间一点没少。而且乌鲁木齐现有的医院,就诊卡并不都具备病历的功能。
          那么这张就诊卡,就其挂号、充值交费的功能来说,是方便了医院各项收费,但对市民来说,却很少能有更多的益处。记者了解到,每家医院的就诊卡都不同,且有一定的成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市民要出现忘带卡、带错卡,就会出现资源双重浪费。
          市民在哪家医院就诊,就要用哪家医院的就诊卡。而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或许并不兼容,没有统一的平台,其实也可视之为一种资源的浪费。
          其实,在内地一些省市,早在几年前就发现了就诊卡引发的相关问题,并顺应患者呼声积极解决问题。两年前,南京市卫生局要求全市医院统一办就诊卡,市民获得实惠,真正做到了一卡在手走遍全市医院。
          如今,在民有呼声的情况下,就诊卡的问题也应引起卫生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基础之上,应当立查立改。及时更新升级信息系统,做到便民利民,让就诊卡的便民不是一句空话。
          作为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只有真正为市民着想,时时以患者为中心考虑问题,迅速拿出行动、做出样子,才能赢得患者的认可,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