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深圳基因”植入援疆工作(组图)

19.12.2014  17:04

  正在建设中的深巴公路。 陈闻 摄

  喀什深圳城。 戴晓晓 摄

  17日,深喀合作交流中心在深圳揭牌,广东深圳和新疆喀什,一个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个是我国最年轻的经济特区,如今,相隔5000公里的两个特区的手紧紧地牵到了一起,两地人的心连在了一起。

  自2010年起,作为援疆19省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深圳对口援助喀什市和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和商埠重镇,有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地缘优势,成为南疆发展的关键区域,中央派署的这一任务,正是将援疆整体布局中的“棋眼”交给了深圳。

  重任在肩,深圳举全社会之力深入开展援疆工作。如今,深圳派出的第二批援疆队伍扎根南疆,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把握新时期援疆工作特点,以“产业帮扶+人才培育+社会援助+民生支持”的多维度立体格局和长效机制打造援疆“深圳模式”。谈起深圳援疆工作的特点,一个观察人士认为,可以用一个“”字和一个“”字来概括,即是用务实创新的“深圳基因”植入到援疆工作之中,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深圳质量”和“深圳速度”这些深圳精神内核深入到援疆工作的每个细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如同1992年建设深圳一般的火热场景。”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下称“前指”)总指挥罗建鹏说。统计显示,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深圳市财政截至目前共投入援疆资金27.86亿元,开展各类援疆项目127个。南方之南的深圳特区,正将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先进经验带到祖国西部边陲,将其援疆的深厚感情传递到南疆大地,以务实创新的援疆精神让古丝绸之路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产业援疆

  “一城一园”打造南疆经济“双引擎

  外观宏大的新疆风格建筑,远超当地平均水平的精品公寓楼,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和喀什东部新城的中心,高规格的喀什深圳城一期拔地而起。很难想象,在2012年8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玉米地,深圳城在严酷的冬季高效开工建设,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喀速度”创造了当地的经济标杆。

  产业建设是新时期援疆工作的重点之一。前指副总指挥刘仕哲介绍说,深圳以推进喀什深圳城和深圳产业园“一城一园”建设作为对口援疆的重点示范项目,着力打造体现“深圳质量”、展示“深圳标准”的标杆项目和精品工程。

  要想赢得民心,就要让当地市民的生活整体“升级”。目前深圳城两大工程基础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深圳城一期建设基本完成,2014年底将成为喀什市东部新城第一个具备商业及办公条件的区域,仅一期超市和美食城启动后预计就能够带动1000个就业项目;城内深喀教育园区主体、喀什市图书馆、行政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也即将竣工,带给当地老百姓全新体验。

  在为企业入驻提供一流硬环境的同时,深圳城也担负着更重要的角色—成为深圳先进理念传递的载体。建设方深业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深圳城规划建设方面,特别注重深圳元素与新疆区域元素结合,每一个环节都特别注重深圳优势的带入,例如大楼内设置了雨水收集节能减排系统,将国际最新设计理念引入喀什。

  招商是深圳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招商思路上,深圳城则立意长远,坚持可持续经营思路,立足引入疆内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本土龙头企业,利用其对本土市场的了解及全面的物流配送优势,有效避免小企业频繁进驻与撤出所可能产生的“招商拉锯战”。

  “我们希望为喀什带来新的理念、深圳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新的生活方式,以提升喀什对外形象和功能。”深业置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月明说。

  另一方面,在深圳产业园内,14.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配套人才公寓已竣工验收,园区已投入实际运营;2.5万平方米的深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已进入实质性运作,可同时孵化企业200家,产业集聚和带动引领作用凸显。

  “喀什地区的实际困难在于就业压力大,因此我们就把目标锁定在解决就业,将发展产业和解决就业相结合,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刘仕哲告诉记者,深圳产业援疆工作坚持产业引领、带动就业“同步走”。截至2014年10月,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35家,带动就业1500人,实现税收2.1亿元。

  教育援疆

  高规格建喀什大学打造“人才高地

  “建大学好,孩子读书能方便,以后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种地放羊,学汉语才能有前途。”喀什东部城边2500亩地上原本住着300多户维吾尔族居民,2014年初,他们听说这里要建造一所喀什大学,这些居民留下这句话,征地拆迁出乎意料地很快顺利完成。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新疆工作要坚持就业第一、教育优先。把教育搞上去,是实现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治安之策,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基础。对此,国家和自治区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建立一所南疆地区唯一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喀什大学。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深圳谋划在先,直面南疆地区目前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难题,出资10亿元援建喀什大学,打造未来南疆的“人才高地”。

  2014年3月至10月这半年时间里,深圳前指喀什大学工作组(下称“工作组”)就以“深圳速度”完成了喀什大学建设校区选址、建设投资、规划方案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周兆翔介绍说,喀什大学建设用地2500亩,总投资约20亿元,其中深圳出资10亿元。新校区定位准确,落户于喀什深圳城,与东部新城合力形成南疆经济新区,有力提升喀什大学影响力。2020年建成后将分为新校区和老校区(原喀什师范学院校址)两个校区,预计招生人数将达1.5万人,将是南疆地区唯一一所涵盖文、艺、理、工、经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除了将“深圳速度”带到南疆,践行“深圳质量”的理念也在喀什大学规划建设中深入体现。业内专家认为,喀什大学基础建设中体现两大“超前意识”,一方面是超前的规划,按照“现代气息、地域特色、深圳元素”进行规划设计,利用深圳建筑设计人才优势,由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为主要团队进行设计与完善;另一方面则是“超前思维”,以原喀什师范学院校址进行全面升级,得以在喀什市区落成这所高规格大学,这一教育“大手笔”将引领教育援疆进入3.0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质量”和深圳援疆人的“用心”也在喀什大学的设计细节中体现。周兆翔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体验“更完美”的教育感受,设计方特意对不同时间维族和汉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研,他们发现,和深圳学生喜欢较长时间待在室内不同,维族学生比较喜欢在室外学习和活动。规划方据此设计了高连廊形式的“户外客厅”,地域特色和现代气息深入融合一体。

  社会援疆

  社会力量成深圳独有“暖心品牌

  深圳是国内最早引入社工机构的城市,社会工作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这一优势也被引入对口援疆工作大局。在政府主导的援建项目之外,深圳首创社会组织合作模式,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援疆建设,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社会工作方式,把民生实惠带给当地百姓。

  2011年3月,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喀什)社会工作站(以下简称“喀什社工站”)成立后,开始把专业社工组织和人才力量引入喀什,深入社区、学校、家庭,为当地群众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引进社工援疆,是深圳援建喀什的重要举措之一。”深圳市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纪委书记李卫华表示,社会援疆的重要作用在于拉近了人心。部分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社工来解决,这不仅撑起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桥梁,也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使得援疆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支持与拥护。

  2011年,喀什社工站和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共同开展了“小母羊”农村社区发展项目。项目为每个贫困农户购买5只母羊,两年内母羊和产下的羊羔归农户所有,两年后,得到帮助的农户要将当初得到的启动资金“传递”给下一个需要帮助的农户。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15村村民阿不力米提·吐地是参加者之一,如今,他家的5只母羊已经生了10只小羊,按照市场价格可以卖到两万元。按照当初的约定,他也把5400元启动资金“传递”给了下一个农户。

  喀什社工站社工董欢告诉记者,“小母羊”项目现已覆盖5个乡的6个村,到2014年年底,收益农户将达到780户,每户平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除了收入增加,“勤劳致富、助人自助、市场意识”的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接受。

  王彦柳是深圳知名家政服务公司“巾帼家政”的创始人。作为深圳社会援疆的一支力量,2011年5月,她把“巾帼家政”开到了喀什。

  “第一次上培训课时无论把音量提到多高,就是没法让台下100多个学员安静下来。”王彦柳回忆说,一名女学员站起来,用不太标准的汉语对王彦柳说:“老师,你讲的我们听不懂。

  当地政府部门派来30名大学生翻译帮王彦柳渡过难关。如今“巾帼家政”已在喀什开设了16家分公司,培训了1.5万多名学员,涵盖保姆、月嫂、护工、保洁等多个专业,实现就业4000多人次。

  “经过我们培训的保姆、月嫂现在供不应求。”王彦柳自豪地说。

  随着社会援疆工作的深入,更多来自深圳的社会力量和慈善资源被撬动:深圳残友集团共培训民族残疾学员600余人,500余人通过职业资格鉴定,183人先后走上就业岗位;喀什社工站和深圳市公益基金会联合开展的“深喀家庭1+1互助计划”资助了喀什市和塔县300余名贫困学生……社会援疆已经成为深圳援疆工作的闪亮品牌。

  特写

  深圳援疆人群像:

  “没有吃苦精神是不会去新疆的

  作为援疆干部,临行前的复杂心情非一般人能够体会。日前,记者跟随深圳援疆采访团来到喀什和塔县,和当地干部一路兼程深入采访,随时都能体会到气候与饮食的不惯,频繁上下不同海拔地区所引发的高原反应,高原寒冷的天气状况,和暴恐的潜在危险,面对这些一齐涌来的挑战,一般人难以不产生畏惧。可以说,在新疆一待三年,确实需要不小的勇气。

  但深圳的这群援疆干部,就这么迎着挑战去了,而且用“深耕”援疆来形容,最为贴切。

  他们用上了自己的真心。“特别想女儿”,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副指挥部周兆翔在这里一待就是5年,工作之外,他还收获了最珍贵的“礼物”—在这里领养的维族女儿西西成为他每天最牵挂的家人。当过塔县副书记,兼任喀什地区公安局副局长,周兆翔今年又开始忙活起喀什大学,挑战不断更新,几年前他用双脚踏遍塔县地区那些无法通车的村子,在那些曲折的山路上颠破了屁股,也收获了感动;现在他和同事们期望在南疆大地上建起一座极富现代化的全新大学,不仅是为自己的西西,也要为更多新疆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说起喀什大学工作小组,还有这么几位特殊的来客。来自深圳高校的教授孙宏元、程本强和杨文明一到喀什就经历了人生的“大转型”,三位教授本是冲着“上课”来到新疆,没想一到喀什就加入喀什大学基建工程筹备工作。来时带的皮靴、西装和领带一身行头,过两天全换成了登山服。“放下教鞭的教授们”要么“”在工地,要么去附近走访居民,就这么踏踏实实的投入了“盖学校”的工作。

  他们还用上了自己的精心。“以前在深圳从没有为工作上的事情求过人”,喀什工作组组长周方舟是个骨子里就“不爱麻烦人”的女干部,但来到喀什,却“把20多年的人情都用光了”。在主要工作之外,她发动起自己全部的社会资源,邀请深圳的熟人资助喀什村小学的孩子们,现在这个“助学群”里已经有39个人,每人每年为一位喀什孩子提供3600元的助学款,并且坚持到这个孩子读完大学为止,周方舟希望以这些小行动为未来形成社会助学模式“探路”。

  喀什市副市长钟声已然兼职成为了一位颇成功的“大米商人”,为了最大限度帮助当地农户,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卖起了大米,目前销量已经超过了5000斤。有了这个成功经验,钟声又在琢磨起如何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推动喀什有机农业发展。

  他们用上了自己的诚心。“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要求更高”是深圳对口援疆塔什库尔干县(下称“塔县”)工作组成员们对自己的要求。从喀什登上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县,单程车路超过10个小时,不少援疆干部笑言“上去了不想下来,下来又害怕上去”。“务实、创新、高效,这点和深圳的精神是交相辉映的”,塔县副县长徐远平说。克服高寒和缺氧的挑战、饮食和文化的差异,塔县工作小组在这里找到一条旅游援疆和文化援疆的新路,未来这座边境小城将向世界焕发新的光彩。

  他们还用上了自己的恒心。在南疆大地,除了援疆的干部们,还有更多的深圳援疆人。喀什七里桥克孜勒河畔,五星级喀什丽笙酒店在几年内拔地而起,100米高楼、280间豪华客房、国际顶级酒店管理集团运营,这些“顶级的配置”为新疆旅游业重塑标杆。喀什丽笙酒店和喀什深圳城的建设运营方正是来自深圳的本土企业深业集团,工作小组成员在喀什一待就是三年又三年。“我们没打过仗,没扛过枪,但是援过疆。”喀什深业投资有限公司营销部副部长陈小雨坦言。他们援疆的经历满注了年轻一代人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和践行。

  “没有一点吃苦精神是不会来新疆的。”罗建鹏坦言。这些真心、精心、诚心和恒心铸成了深圳援疆的浓厚感情,并在喀什和塔县形成一种内生的推动力,温暖着南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