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1.8万农牧民“家门口”就业

04.05.2015  17:04

  “前几年,本想去外地务工,但看到家门口有这么多企业招人,待遇和在外地打工差不多,我就留下了。”4月16日,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花园乡花庄子村二组村民刘建庆告诉记者,他在该县农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每个月能拿三四千元工资。

  近年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本土企业发展,吸纳了当地近半数农牧民在“家门口”就业,改变了该县以往劳动力异地就业的格局。

  据该县人社局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巴里坤县4万名农牧民中有1.8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累计实现就业3.8万人次,人均年收入9626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11200元。

  促进计划

  拓宽群众就业空间

  “我的工作是管理花卉,每个月能拿2500多元钱。能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父母,我很满足。”4月16日,该县海子沿乡海子沿村村民古丽娜尔告诉记者,2014年6月份,她从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听说县里的健坤牧业有限公司在招聘,就回到了家乡应聘。

  古丽娜尔的经历是该县推动就地就近就业的一个典型例证。2014年,为进一步促进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改变劳动力异地就业的格局,该县总计投资4529万元实施“民生工业促进计划”,加大对本地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本地劳动力回流,实现新增就地就近就业1200多人,间接辐射2000多户农牧民增收。

  “目前,公司计划投入3.2亿元资金新建以良种繁育为主、现代化牛羊养殖育肥为辅,集饲草料加工储存、牛羊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畜牧业公司。该项目全部完工后,将直接带动500人就业,间接带动2000户农牧民增收致富。”该县健坤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光说,目前,该项目已收到巴里坤县“民生工业促进计划”各类补贴资金230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为企业以后做大做强良性循环打下了坚实基础。

  该县商经委党委委员、纪检书记马学良告诉记者:“实施‘民生工业促进计划’极大地促进了本地农牧民就业,改变了以往本地劳动力异地就业的格局,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人才到本地就业,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015年,该县预计投入近5000万元支持6个重点民生工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就业岗位600多个,辐射带动1000多户农牧民增收。

  多措并举

  促本土企业发展

  “没想到,1个小时就拿到营业执照了,工作人员态度还这么好!”4月14日,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服务大厅办理开办公司手续的该县下涝坝乡下涝坝村牧民阿哈提·托苏说,他很早就有开公司的想法,可是程序复杂、办理时间长,所以一拖再拖。前几天听说工商制度改革,简化了审批程序,只要资料齐全,一个小时就能办好,他就来办理手续了。近年来,该县针对企业市场需求,以政策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对本土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办税流程;放宽中小微企业的登记条件、注册资本;加大信贷扶持投放力度。

  “2011年至2014年,县财政共给予合作社菌种补贴款750万元,并减免了合作社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可以说合作社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巴里坤县政府的支持。”4月16日,该县圣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仕玖说。目前,该合作社有固定员工500人,直接或间接带动一批农牧民就业增收,拥有食用菌大棚340座,年销售收入达1084万元,实现利润125万元。

  同时,该县还积极协调县农村信用联社,加大对县域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该县中小微企业发展。

  “在贷款发放过程中,一般在20万元以内的贷款3个工作日就能发放到企业户头,对需要上报审批的贷款,一般在5个工作日到位。”4月16日,该县农村信用联社营业部主任陈玉洁告诉记者,对一些具有贷款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在贷款投放上采取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政策,2014年全年,巴里坤县农村信用联社各项贷款余额97398万元,其中向巴里坤县企业发放贷款余额为65399万元,较2013年增加6783万元。

  据该县工商部门统计,2012年巴里坤县拥有企业333家,同比增长35%;2013年达532家,同比增长37%;2014年达777家,同比增长32%;年平均增长30%。

  自给自足

  在“家门口”创业

  目前,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通过一些利好政策支持本土企业发展,促使企业吸收本地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当一些人在“家门口”就业学到技术后便会自主创业。这就会再次吸引劳动力就业,有利于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我在圣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经工作了5年,也已经掌握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再加上这几年每月三四千元的工资,算是有点资金积累。我准备今年干完就单干,种植食用菌,自己当老板。”4月16日,记者在该县圣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访时,员工胡努西·托巴汗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

  胡努西·托巴汗是该县海子沿乡卡子湖村村民,他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就是靠种地和代牧,一年收入七八千元。2011年他应聘到圣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成为指导50名员工种植食用菌的技术骨干。

  黄仕玖告诉记者:“我非常支持胡努西·托巴汗学到技术自主创业,这可以让巴里坤县的食用菌种植形成规模,那样就会吸引更多的客商云集于此。”

  而与胡努西·托巴汗既是同事,又是邻居的贾尼别克·阿斯哈已先行一步,于2014年年初开始自主创业。

  “我创业的成绩还不错。”贾尼别克·阿斯哈笑着告诉记者。目前,他已拥有15个食用菌种植大棚、10名员工,一年净收入达17万元。

  除了农牧民自身“使劲”外,该县各部门也在为农牧民创业提供支持。现在,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为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该县积极打造创业示范基地,先后出台了减免水电费、补贴房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同时,积极举办创业培训班,以创业促就业。截至2014年年底,全县已举办创业培训30个班次,培训学员744人,扶持278人成功创业,并带动就业5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