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定居兴牧工程实施四年绘出美丽画卷

08.05.2015  22:56

也拉曼老村旧貌。

也拉曼开发区牧民新居。

也拉曼水库旁的牧民定居点。 也拉曼管委会供图

              ◆杨涛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布尔津县等4个贫困农牧区全面实施富民兴牧水利工程,首批4座水库工程是牧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具体举措,也是环境修复保护的生态性工程。这一工程实施4年多来,为农牧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带来了哪些变化?记者日前走进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也拉曼村进行实地采访。

  也拉曼村天空湛蓝、空气清新,欧式建筑与柏油马路交相辉映,一座座独门小院干净整洁。远远望去,犹如一幅美丽画卷。

  ■变化

  昔日逐水草而居

  今朝住欧式洋房

  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这一富有诗意的牧区画面背后,隐藏的是马驮人赶、游走放牧的艰辛,是大雪封山、人畜皆困的无奈。而改善广大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最终要走牧民定居之路。

  记者走进哈萨克族牧民叶尔波力·海哈巴提家时,他的妻子沙依兰正在自家的小锅炉上煮着奶茶,奶茶香气溢满新居,两个儿子正在卧室玩耍。新式的大沙发、明净的玻璃茶几、精致的布艺窗帘,还有超大屏的超薄彩电,处处显示出这个小康之家的生活品味。2013年10月,叶尔波力一家四口搬进了100平方米三室一厅的牧民定居房,厨房、自来水、洗漱间、供暖小锅炉等一应俱全。

  这些变化完全得益于4年前在村庄附近新建的一座水库——也拉曼水库。也拉曼村原本是布尔津县的一个偏僻牧业村,人畜交叉杂居、生活垃圾乱倒、牲畜粪便遍地,大量蚊虫滋生,传染疾病多发。这些一度成为当地“脏乱差”局面的真实写照。

  如今,记者在村里行走时发现,整个村子呈S型排列,每家每户的小院也是英式乡间别墅风格,美观大方。而让沙依兰高兴的是,新建的牧民定居点有幼儿园、学校和医院,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难等问题全部迎刃而解。

  ■政策

  成立管理委员会

  编制镇总体规划

  据了解,按照自治区依托喀纳斯5A级景区和定居兴牧水利工程“打造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人文社会新景点,培育定居致富新产业”的总体要求,布尔津县制订了也拉曼建镇的工作方案。并委托英国剑桥城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了《布尔津县也拉曼镇总体规划》,规划镇域面积376平方公里,总人口规模23500人,村镇建设总用地10.15平方公里。

  为能更好地推动也拉曼建镇工作,经阿勒泰地委、行署批准布尔津县成立了也拉曼管理委员会,全面推进牧民定居工程建设。

  据了解,自治区规划内的定居兴牧水利工程共有27项,其中水库25座。工程涉及7个地州、25个县市,总投资19.46亿元,可解决259.7万亩饲草料地的水源问题,可为2.5万户牧民定居提供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据自治区畜牧专家介绍,新疆天然草场多为荒漠草场,平均60亩养1只羊,而有了水源保证的人工草场,1亩就能养1只羊。

  ■致富

  打造绿色有机农业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祖祖辈辈居住在也拉曼的牧民,长期以来一直靠种地和养畜生活,由于水资源的匮乏,也拉曼灌区一直未能开发,当地只能种植小麦、塔尔米等农作物,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

  窝依莫克乡党委副书记木拉提别克说:“有了水,我们可以发展一些经济作物,打瓜、油葵、黄豆之类的经济作物,可以把我们的传统农业向产业化结构发展。去年家种的50亩耕地以每亩350元的价格流转出去了,加上牧业和开办农(牧)家乐的收入,2014年我们净赚3.5万元。

  叶尔波力告诉记者,当地政府还给每户牧民分配了50亩草料地,并进行招商引资,引导牧民将自家的草料地按每亩350元出租给农业开发公司种玉米,农业公司只要玉米,秸秆免费送给牧民做冬季喂养牲畜的饲草料。和牧民叶尔波力一样,2014年,通过“企业+村委会+农户”的模式,也拉曼灌区1.58万亩的土地成功流转出去,并重点打造绿色有机农业。依托企业的带动,引导善于经营的群众参与现代旅游业、农牧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

  在修建水库的同时,也拉曼旅游开发区建设也拉开帷幕。同时,结合民族竞技活动、民俗特色文化、特色餐饮、民族手工艺旅游产品集市等,引导农牧民参与现代旅游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牧民定居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的定居发展新模式。此外,当地还对农牧区的妇女开展民族刺绣、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

  也拉曼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徐亮告诉记者,为了使这些牧民能定得住,让他们参与旅游经营,我们对牧民进行致富技能培训,目前已经开了22家农家乐,对提高牧民收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的也拉曼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牧民安居乐业。据了解,目前,也拉曼旅游开发区已定居农牧民274户。2014年,通过“企业+村委会+农户”模式,也拉曼灌区实施土地整体流转,仅此一项就实现人均纯收入4375元。

  也拉曼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徐亮说:“2014年,也拉曼村农牧民可实现人均纯收入9000元,我们有信心把也拉曼旅游开发区打造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