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援疆“产权羊”探路精准扶贫

24.03.2016  09:55
     [开栏语]

  新一轮援疆启动以来,19个援疆省市“输血”和“造血”并举,资金项目更多倾斜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为南北疆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确保了新疆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十三五”时期是我区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今年尤其是“十三五”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开局之年,为了更好地报道各援疆省市促进精准扶贫,解决好“扶持谁”“怎么扶”等问题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从今日起,本刊将开设《援疆扶贫在行动》专栏,敬请关注。

  今年春节一过,安徽援疆干部、皮山县发改委副主任周胜和安徽援疆干部、皮山县财政局副局长宁睿等10多名干部就赶到了皮山。这些天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紧到阔什塔格镇、康克尔柯尔克孜民族乡一些领到了“产权羊”的家庭,看看养羊的情况。

  在皮山县的一些乡(镇、国营牧场),有130户农牧民今年年初领到了打着耳标的“产权羊”,“产权羊”是安徽省援建皮山县实施精准扶贫的一种创新模式,将扶贫羊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把有限的援建资金用在刀刃上滚动发展,让援建资金形成“造血”功能,帮助最需要生产资料的农牧民尽快摆脱贫困。

  就在安徽援疆干部深入实地察看的过程中,2月28日,安徽援疆指挥部的“羊集合”微信群跳出了网名是“西点极限”的皮山地方国营牧场负责人任岩军发出7幅“产权羊”图片,其中一幅大羊疼爱小羊的画面让人格外兴奋。这是牧场首批“产权羊”产下的第一只小羊羔。这个牧场在山区的阿普勒克村的300只“产权羊”适应高寒环境后,到3月中下旬才能配种,在平原的巴西拉克村的300只“产权羊”已“怀孕”的有一半以上,到3月上旬已产羔羊16只。

   从“等靠要”到“劳动创造价值

  昆仑山下的皮山县自古以来就以广阔的草原、耐饲的畜种闻名于世,畜牧业养殖一直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提起“产权羊”的制度设计,安徽援疆指挥部总指挥、和田地委副书记丁祖荣介绍说,扶贫还得授人以渔,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经营能力。所以,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产权与经营权分开、交流互助、相互监督、滚动发展,特别是提高受助人的经营和发展能力、增强致富信心等成为“产权羊”项目的核心要义和重要环节。

  2015年11月11日,安徽援疆“产权羊”项目正式启动。首批2000多只“产权羊”陆续送到养殖户家中,成为贫困农牧民心中的“暖羊羊”。

  这些“产权羊”不是简单的赠送,而是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农牧民认领的种母羊,以两年三胎为一周期,期间羊羔、羊毛归养殖户所得,到期后种母羊将移交下一户饲养;第二周期结束时,种母羊才归该户所有,但须上交两只新繁育的健康种母羊,再继续流转至下一户,以此循环往复,永续进行。通过这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让农牧民体会到自身劳动创造的价值,也逐步认识到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过上好日子。

  当周胜、宁睿等人来到康克尔乡康克尔村米吉提·肉孜家查看“产权羊”时,女主人告诉大家,这群羊产的羊羔、羊毛还有羊粪都是她家的。周胜、宁睿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1只种母羊进行两年三胎一个周期养殖来推算,期间养殖户对3只羊羔每只500元、每只“产权羊”自身增值15公斤按照近三年当地的市场平均价59元计算,除羊毛的产出所得外,每只种母羊一个周期可增加收入2385元。养殖户只要领养10只或20只“产权羊”,其家庭人均增收可达3000元,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变“输血”为“造血输氧

  “产权羊”原来是安徽省援疆的一个项目,称之为“和田羊提纯复壮”项目,年总投资150万元。安徽援疆着力“雪中送炭、雨中送伞”,重点帮助那些急需资金、技术的农牧民尽快脱贫致富。“产权羊”项目解决的首先就是启动资金和生产资料的来源及其保值增值问题。在其制度设计中明确了组织监督、到期收回、收益分成、滚动发展等环节,乡(镇)成立“产权羊”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实施方案,乡(镇)、国营牧场、村、监督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协调、监管、服务等责任。养殖期满后由乡(镇)、国营牧场组织“产权羊”的收回并统一出售,要求养殖户上缴的“产权羊”每只体重不低于30公斤。

  为了充分调动村集体、养殖户等各方积极性,确保“产权羊”繁衍繁殖子嗣兴旺,方案约定了收益分成。期满后出售所得资金除继续采购新羊用于滚动发展外,新增收益的60%用于奖励养殖户;20%归村集体所有,20%归乡(镇)、国营牧场所有,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和项目实施工作经费。

  通过循环发展,这部分项目资金始终在保值增值、滚动利用。“今年我们要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对运行方式进一步完善,还要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精准扶持,‘十三五’期间安徽在援疆资金中安排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推广‘产权羊’。”丁祖荣告诉记者。

   “产权羊”奋蹄奔跑在小康大道上

  在走村入户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安徽援疆指挥部发现,皮山县农村还有不少老党员家庭也很困难,为此,安徽援疆指挥部和皮山县委组织部联合出台帮扶方案,对全县250户家庭困难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拿出700多只“产权羊”,每户配发2只到3只生产母羊,滚动饲养,生产母羊作为固定资产流转至下一周期帮扶对象。这样,“产权羊”有了同胞兄弟“党建羊”,在扶贫攻坚中充当起了“领头羊”。

  为尊重山区和平原区农牧民的养殖习惯,在“产权羊”的品种选择上,安徽援疆指挥部将采购品种由“和田羊”调整为“和田羊或适合本地饲养的羊”,由试点地村两委班子和农牧民自行选择品种。真正把“好人让基层干部去当,好事让基层组织去办”落到实处。

  以往不光村民开会难集中,就是连党支部党员会都难凑齐的阔什塔格镇博斯坦村则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村干部们深有感触:现在说话群众更愿意听了,在群众中的威信也更高了,而这也得益于实施了“产权羊”项目。在“产权羊”采购、发放、监督、回收、利益分成等各环节都问计基层,让基层干部具体谋划实施。

  随着春暖花开,越来越多的“产权羊”二代将陆续产出。皮山的“产权羊”正肩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任在奋蹄奔跑,助力皮山县各族群众迈向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