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曾称二战的审判就是胜者为王败者寇

03.09.2014  14:37

——安倍晋三,“拜鬼”再进一步?!

解说:

昨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篇四个月前的悼文突然曝光。

同期:

安倍今年早些时候,悄悄的向一场给上千名日籍二战战犯招魂的法事活动致悼文。公然称颂那些无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27号在记者会上,承认这一报道属实,同时辩解称这是安倍的个人行为。

解说:

参拜靖国神社,数次向二战战犯发出悼文,为侵略行为辩护,安倍晋三,正让中日关系破冰变得更加越加艰难。

《新闻1+1》今日关注:安倍晋三,“拜鬼”再进一步?!

王宁(主持人):

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走进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一般情况下,为了祖国的和平与繁荣献出了宝贵生命,这样的人都是受人敬仰的英雄,按照正常的逻辑,这没有错。但是如果说,说这话的人错了,而歌颂的对象也错了,这个逻辑就会显得很讽刺,也很荒唐。昨天我们看到日本的《朝日新闻》特别报道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用了这样一个表述,在一篇悼文里,我们来看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为了今日日本的和平与繁荣,他们豁出了自己的性命,奠定了祖国的基础。这些话,出现在了一篇悼文里,这个悼文是为了给上千名二战的战犯,也解决1180名日本的军人所举行的一个法事,也就是招魂的活动来写的悼文。而且,很显然他所歌颂的对象,竟然包括的是二战的14名甲级战犯。在这样一条右倾的道路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走得越来越远,他到底想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关注于此。

解说:

为了今日日本的和平与繁荣,他们豁出自己的性命,奠定了祖国的基础”,这番表述,来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他赞扬的对象是包括14名甲级战犯在内的1180名日本二战军人。事实上,这篇悼文要追溯到今年4月29日,在日本歌山县高野町寺庙奥之院举行了所谓的年度祭祀法事活动,包括日本国会议员村博文在内的约220人出席。而在这场祭祀活动中,最抢眼的就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自民党总裁名义,向这场悼念甲乙丙各级战犯的法事,发出书面悼文,并由主持人民朗读。而这一消息,日本《朝日新闻》直到昨天才公开报道,虽然这则报道迟来了四个月,但仍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同期: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27号承认,安倍今年早些时候,悄悄向一场给上千名日籍二战战犯招魂的法事活动致悼文。

解说:

也就是在昨天,虽然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会上承认了这一报道的属实,但是随后将报道中,安倍以自民党总裁身份辩解为,这是安倍的个人行为。安倍以何种身份发布书面悼文可以争辩,但是历史无可争辩。在奥之院里,这块追悼碑1994年建立,碑上刻有约1180人的名字,这些人,或被判为战犯处死,或在收容所内病死及自杀,其中包括合祀在靖国神社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并且在每年春天,都会组织法事为二战战犯招魂,甚至妄图为战犯恢复名誉。也就在昨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回应。

同期:

秦刚说,日本政府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过去那段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是战后日本同亚洲邻国重建和发展关系的重要基础。我们敦促日方,切实信守反省侵略的表态和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解说:

消息一经发出,同时引发的还有国际社会的谴责。

主持人:

为什么说他写这篇悼文,竟然比他参拜靖国神社更恶劣呢,我们来看一下他写这篇悼文到底是为了谁。我们特别制作了这样一张图片,我们看到这个法事是专门为“昭和殉难者”、“法务死”追悼碑所举行的法事。我们来做一下名词解释,这个“昭和殉难者”指的是什么,它专指日本战败后,被追究战争犯罪后被处死或自杀的战犯。而这个“法务死”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将被处死的战犯们,等同于死于战场的普通军人。我想没有什么比“等同于”这两个字,更能够说明这个法事的性质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的右翼势力连续二十年来举办这样一个法事,从1994年开始,每一年的春天,他们都将举行这样一个法事来为二战的战死者招魂。而我们看到日本的《朝日新闻》也报道说,其实这并不是作为现任首相安倍的第一次写悼文了,在2013年的时候,他就以自民党总裁的身份写了悼文,然后以信函的方式发了过去,作为现任首相,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那么这第一,显然很不光彩。到底他释放出的什么样的信号,我们邀请专家为我们解读。我们要特别连线的是,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的副所长杨伯江先生,杨所长你好。

杨伯江(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你好。

主持人:

其实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个靖国神社我们都了解,但是好像章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到奥之院这个名字,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

杨伯江:

奥之院,高野山,还有这次的追悼碑应该说是三个相互关联的事物。那么就这个奥之院本身来说,它本来是一个宗教的名称,它是日本佛教当中的密宗真言中的一个所谓的本山,也就是大本营。所以在日本宗教界,特别是在佛教界是享有声誉的。但是在这样的一个享有宗教声誉的地方,在1994年的时候,由日本的一些军官,主要是陆军军官,以及一些军事院校的校友,搞了一个追悼碑的这种所谓的守卫会。从1994年开始了这样一种,为战犯招魂的活动,由此奥之院的形象也发生了转变。

主持人:

我们看到韩联社特别说,说它比这个参拜靖国神社还恶劣,您个人同意这样一个说法吗?

杨伯江:

我想从某些方面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从名气上来讲,可能这个奥之院,或者说这块追悼碑不像靖国神社那么大,因为靖国神社自从它合祀了甲级战犯的名字之后,以及日本领导人去参拜之后,那么在世界上应该说是广为人知,或者说是臭名远播的,那么这个奥之院相对来说,名称要小一些,名气要小一些,但是它在碑文上所铭刻的内容,确实又是比这个靖国神社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因为它所阐述的一些内容,恐怕不仅仅是对过去战争的一个定性,还具有很明显的这种现实的含义,以及未来指向性。比如说,他认为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于日本战犯的审判和处理,是世界史上史无前例的残酷的报复行为,那么下一步怎么办,他主张为战犯恢复名誉,等等这些就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个定性,而是具有未来指向性。从这点来说的话,作为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给这样一个活动发去追悼文,应该危害,或者说它的这种象征意义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

其实我们看到在4月的时候,应该说是日本的一些要员密集访问北京次数非常多的一次。我们特别制作了一个PPT,也展示出来了从4月11日-4月26日,无论是日本的中日友好协会的会长松本龙,还是包括它的前首相福田康夫,还有这个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等等,他们都密集的访华了,但是我们看到21日,就在大家都觉得好像中日关系要回暖的时候,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竟然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真榊这样的祭品,然后29号就发出了这样的悼文,好像这个局面是非常具有讽刺和荒唐的,而且我们看到这个官房长官菅义伟竟然说这是他的个人私人行为,日本政府不予评论,那么您怎么看这种局面?

杨伯江:

我想首先菅义伟官房长官的这样一种说法,确实是一种说辞,或者说是一种辩解,或者说是狡辩。因为从日本国内法律来规定的话,确实是实行这种党政分离的,就是自民党党首和行政最高负责人首相是两码事,但是在客观事实上却是很难分清楚的,有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论证。

首先,安倍所领导的现在执政党自民党,在战后将近70年的时间里边,大部分时间是由这个党来做日本的执政党的,也就是说,它的最高领导人,也就是自民党总裁,往往就是日本这个国家的首相,也就是最高行政负责人。

那么第二点,自从1994年这块追悼碑建立之后二十年期间,在安倍之前没有一个现任的首相,向这种追悼活动来发出它的祭文、追悼文等等。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日本政界,政治家以及过去的首相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是一个不简单的是一个内政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周边关系,特别是跟东亚邻国的关系。所以从这两个侧面就看得出来,没有所谓的私人身份的自民党总裁的问题。

主持人:

所以也不要把私人身份,当做是一个幌子来迷惑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也看到除了对于侵略的未定论之外,包括他现在日本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然后他要进行修改宪法,包括解禁集体自卫权,等等的这种右倾的形象已经越来越清晰,已经没有办法掩盖住了。那我们也特别为此做了一个短片,我们来梳理一下。

解说:

昭和殉难者”、“法务死”追悼碑建成至今,安倍成为唯一一个奉上悼文,并礼赞战犯们为国家栋梁的现职首相。其实,在去年和2004年的年度法事上,安倍也曾应主办方的委托,以自民党总裁或干事长的名义致悼文。而在否认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错误道路上,安倍则是一错在错。2013年4月,安倍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却提出了侵略未定论的观点,颠倒黑白的为日本二战侵略行为辩护。在当月,安倍更是以出格举动,为军国主义招魂,这是去年4月份安倍登上日本陆上自卫队最新型战车,进行选举宣传的场景。安倍也因此成为几十年来,首位穿上作战服,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日本首相。时间过了一个月,5月12日,安倍又登上了自卫队飞行表演队的一架教练机进行留影,而教练机的编号“731”,正是日本侵华细菌战制剂工厂的代号。从2012年12月底上台以来,安倍的言行就不断表露出军国主义的色彩。2013年8月15日,安倍晋三在日本二战宣布无条件投降68周年纪念日上的致辞,从头至尾,未涉及任何日本对亚洲各国发动侵略的反省,而这本是1994年以来,历届首相在这一天致辞的重要内容。此外,历届首相还会在发言中明确发誓,不再战。但是,当已经是第二次当选首相的安倍晋三站在讲台上时,却对此只字未提。实际上,安倍二战史观的倒退,在这一年屡屡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