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发改委积极协调解决当前我州农民小麦销售问题

21.08.2015  00:48

为认真落实王志军副书记、副州长“关于从保护农民利益出发协调处理小麦收购问题”的指示精神,我委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人员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掌握全州小麦收购中杂质超标小麦的数量和比例等情况,并积极与州农发行进行了沟通,协调布置全州小麦的收购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为解决农民卖粮的问题,全州粮食部门积极做好小麦收购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扎实做好腾仓并库工作,共腾出仓容14.13万吨,可满足全州农民交售小麦的储存需要;二是积极申请粮食收购资金贷款,目前,全州9个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获批粮食收购贷款额度10650万元,中央储备粮精河直属库获批粮食收购贷款3000万元;三是积极做好粮食输送机械维修、衡器检定、仪器校验等收购准备工作。四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并在各收购粮站的显著位置张贴、公示自治区直补收购政策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等,让农民卖明白粮。五是及时下达小麦收购计划,各企业在划定片区内组织收购,维护正常收购秩序。

今年,我州博乐市和精河县部分农民种植的小麦中杂质严重超标(主要含大麦),使收购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在收购中,粮食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和自治区直补政策,对符合国家标准的小麦敞开收购;对杂质(主要含大麦)超过国家标准的小麦,严格执行国家四部委《关于执行粮油质量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国粮发[2010]178号)的规定,以小麦标准中规定的1%指标为基础,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1.5%(即:超1扣3)。由于扣量比例较高,种粮农民意见很大。

目前,温泉县农民交售的冬小麦未出现大麦超标的现象,春小麦还处在生长期也含有一定比例的大麦、青稞等,温泉县各乡镇要求农民利用抽穗尚未成熟的时期割除大麦穗等杂质,以尽量减少大麦含量,降低损失。兵团第五师交售的22334吨小麦基本未出现大麦超标的情况。

截止8月3日,全州共收购小麦42884吨,其中,符合国家标准小麦39653吨,占92.5%,杂质超标小麦3231吨(企业收购2191吨,委托加工企业收购小麦1040吨),占7.5%。9个地方粮食企业收购小麦23869吨,其中,符合国家标准小麦20638吨,占86.5%,杂质超标小麦3231吨,占13.5%。中储粮精河直属库收购小麦19015吨,均符合国家标准。

二、存在问题

㈠大麦含量严重超标小麦的收购资金贷款受到限制,粮食企业收购资金不足,州农发行对粮食企业收购符合标准的小麦给予贷款支持;对收购大麦超标小麦时,若粮食收购企业与面粉加工企业签订有小麦销售合同,并可防止出现粮食滞销和农发行收购资金无法回笼问题,可以继续发放收购贷款;否则,建议要求各地落实好财政部门对收购大麦超标小麦的粮食企业可能造成的亏损给予补贴承诺后,农发行也可发放贷款。

目前,只有部分粮食收购企业与州内面粉加工企业签订了少量的杂质超标小麦的销售合同,地方财政部门的收购亏损补贴很难落实,造成粮食购销企业无资金收购杂质超标小麦。据统计,精河县和博乐市还有近 11550吨大麦含量严重超标的小麦等待收购,其中,博乐市4480吨、精河县7070吨。

㈡小麦杂质超标也将给粮食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今年自治区粮食局、中央储备粮分公司批准我州9个国有粮食企业国家临时储备小麦指标4.92万吨,国家临时储备小麦要求大麦、青稞等异种粮粒含量不超过2%,超过不得转入。由于我州部分小麦中大麦含量严重超标,预计可能造成约2万吨小麦无法转为国家临时储备,使我州粮食企业每年少获国家补贴172万元(补贴标准为86元/吨年),五年共损失860万元(国家临时储备小麦储存周期为5年)。

三、解决措施

为解决农民小麦销售的问题,我委要求全州粮食企业:一是继续对符合国家标准的小麦做到敞开收购、应收尽收;二是利用企业自有资金按国家标准和规定,收购杂质超标小麦,努力增加地方贸易粮食收购量;三是以优惠条件与面粉加工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及时落实收购贷款。国有粮食企业要积极协调面粉加工企业按国家标准规定或协商价格收购农民杂质超标小麦,并且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按国家标准和规定保底收购,确保农民杂质超标小麦销得出,并享受粮食直补政策。

目前,博乐市粮食企业已与博乐市西北粮油有限公司等3个面粉加工企业签订了小麦销售合同,并已开始了收购;我委与州外两家规模较大的粮食加工企业取得了联系,加工企业将及时来我州与企业洽谈杂质超标小麦收购的相关事宜。

博州发改委将于近日会同州农发行派出工作组,深入各县市指导、协调、监管小麦收购工作,有关情况将后续上报。

来源:博州发改委网站

http://fgw.xjboz.gov.cn/content.aspx?id=70615775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