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农场:发挥 “示范区” 作用 深入推进兵地融合

07.05.2015  17:40
  5月1日,六师奇台农场八道滩社区职工赵清武在奇台县半截沟镇农民赵建华的玉米地里,现场指导节水灌溉技术运用方法。“在高产玉米种植方面, 奇台农场的职工经验丰富,这几年,我们经常邀请他们来给我们进行指导,现在我们的玉米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赵建华高兴地说。

  奇台农场年播种面积32万亩,是国家的商品粮基地,是兵团产粮大场,是六师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区。近年,该场把提高农机耕作水平, 推行测土配方施肥、节水滴灌、“一喷三防” 先进实用技术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建设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努力促进由大转强、由多转优、由短转长的3个转变,确保了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职工持续增收。2013年,该场小麦小面积亩产达到了734.7公斤, 创下了新疆小麦单产最高纪录。玉米在2012年实现亩产1410.3公斤高产纪录的基础上,又取得了1511.74公斤的高产,第三次创造了全国玉米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许多地方乡镇开始向奇台农场学习, 大力引用农业科学技术。

  “以前我们播种、施肥都是按经验操作,近几年,种子、病虫害防治都是团场和连队统一组织提供和指导的,我们只要照着要求做就行了。农作物亩产量比过去高,种地也比过去省劲。许多周边地方乡镇的农民慕名前来探讨学习。”奇台农场八道滩社区五队职工姬勇说。

  针对地方乡镇玉米、小麦产量相对较低的实际,奇台农场多次组织人员到周边乡镇进行交流指导,并将掌握的小麦、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传授给地方农民。每年,奇台农场近一半的农机手在完成耕作任务后,纷纷又去临近乡镇耕作,推广农场运用的标准化耕作技术。

  目前,奇台县半截沟镇、老奇台镇许多农民都效仿奇台农场职工群众,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采用膜下滴灌、“一喷三防” 等技术,使农作物产量逐年提高。

  与此同时,奇台农场和奇台县还积极探索产业融合的途径,双方坚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合理规划布局优势产业区、产业带和产业群,积极探索园区共建、利益分成的有效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春雷麦芽厂、永顺泰(奇台)麦芽厂是奇台农场 2003 年引进的两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这两家企业每年需要大麦10万吨,为保证原料的供应,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奇台县周边乡镇建立了10万亩的原料供应基地, 每年提供优质大麦6万吨以上。同时, 奇台农场也与奇台县番茄酱厂、奇台县糖厂建立了协作关系,采取 “公司+职工” 的模式为奇台县龙头企业每年提供农产品原材料。

  近年,该场与奇台县积极协调沟通,在农业产业合作、节水滴灌技术的引用、高产作物栽培技术等方面积极合作,开创兵地间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