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央行有望再降息 预计窗口期为春节前后

26.01.2015  13:37
 

  央行有望再降息 专家预计窗口期为春节前后

  ■CUBN 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全年经济数据,GDP增长最终定格在7.4%,增速创下24年新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加上此前央行 [微博] 公布的去年新增贷款9.8万亿刷新高,2014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率增速意外放缓至12.2%。市场据此判断货币政策宽松成大概率事件。

  1月17日, 中信证券 (28.77,  -0.44,  -1.51%)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在和讯“财经中国2014年会”上表示,预计2015货币政策会继续定向宽松,有“降息降准”的可能,并且越早执行越好,时间窗口大概会是在春节前后。

  而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也提出“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的措辞,引发市场广泛关注,预计2015货币政策将趋向“放松”,降息和降准都将是大概率事件。

   政策需整体性宽松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提出“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的措辞。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松紧适度”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在总量上,其强调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在结构上,其强调了调控的定向性。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2014年12月经济数据显示,CPI同比涨幅为1.5%,PPI同比降3.3%,这意味着,PPI已经连续34个月出现了负增长,而PPI大降则预警通缩。另外,去年新增贷款9.8万亿刷新高,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率增速意外放缓至12.2%,创八个月最低,也低于央行全年约13%的增长目标。

  据媒体分析,2015年在基础货币缺口进一步扩大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将趋向“放松”,降息和降准都必然是大概率事件,而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将被更多地用来调节流。

  “从现在经济来看,总的需求还是处于比较疲弱的状态,物价的走势来看也趋向于通缩的趋势。这种背景下,政策还需要整体性宽松,包括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诸建芳在上述会议间隙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从货币政策来看,降准、降息还是有必要进行的。从时间窗口来看,比较好的话,相对还是要早做,春节前后是一个时间窗口。

  花旗银行中国研究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 [微博] 认为,松紧适度的说法强调的是弹性,需要放松就放松,需要收紧就收紧,除非出现严重的通胀或是股市泡沫,大趋势肯定还是放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 [微博] 也认为,考虑到当前全球不确定性风险依然频出,国际大宗商品、能源价格进入下行周期,而国内去产能过程缓慢,特别是美国10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处于历史低位。因此,如果美联储不提前启动加息,我国货币政策仍存在进一步降息、降准的空间。

   货币政策存放松空间

  伴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人民币不再持续升值而是双向波动加剧,跨境资本流入趋缓渐成常态。根据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11月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新增21.66亿元人民币至29.52万亿元,大幅小于10月661亿元的新增规模。对此,业内人士称,由于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影响力减弱,货币政策放松应更多地被看做是“补缺口”而非“创造增量”,这种货币政策也应该被看做是中性的。

  统计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自2014年5月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在7月出现短暂回升之后,8月再次出现负增长,直到9月和10月才出现正增长。截至2014年9月末,通过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和央票到期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比去年同期减少1.4万亿元,而同期央行通过SLF、MLF、PSL等方式主动投放的基础货币约7867亿元。

  同时,2014年年上半年央行通过定向降准提供了约2000亿元基础货币,加之2014年10月2695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这意味着央行主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并未超出2014年初以来的基础货币缺口。

   国信证券 (22.61,  -0.99,  -4.19%)宏观分析师钟正生的表示,预计由于外汇占款的下滑、央票到期的减少,以及基础货币需求的平稳增加,2015年的基础货币缺口会进一步扩大到3万亿元。考虑到如此巨量的基础货币缺口,央行必然需要成规模的基础货币注入。目前一次降准弥补的基础货币约在6000亿元,理论上2015年降准次数的上限是五次左右。

  沈明高则认为,降息应该是更为优先的政策。如果是解决流动性需求乏力的话,降息比降准更重要。

   货币政策或因房地产而宽松

  房地产市场正成为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房地产如果跌得比预期还要多,应该怎么对冲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和讯“财经中国2014年会”上也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赞成欧洲、日本的看法,“既然房地产价格是下跌的,货币政策就可以适度放一放,对应着我国的实际利率不要再上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能宽一点”。

  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走下神坛,量价齐跌几乎贯穿全年,由此引发了从地方政府到中央层面的取消限购、松绑限贷、公积金新政等多轮救市。受其影响,2014年的房贷市场,全年利率水平走出“抛物线”之势,上半年房贷政策不断收紧,利率不断上行,在年中达到峰值。下半年受调控政策的影响,房贷政策渐趋宽松,再加上央行及银监会的介入,银行开始转变惜贷的态度,利率一降再降。

  近日,融360金融搜索平台《2014年中国房贷市场报告》预计,与2014年前紧后松的走势有所不同,2015年上半年银行很可能会延续2014年年底宽松的房贷政策。从下半年开始楼市有望出现好转,中央支持政策或随之趋紧,在房贷额度逐渐耗尽和央行降息挤压利润空间等因素影响下,银行可能会逐渐收紧房贷。但总体来看,2015年房贷政策将呈现前松后紧的走势。

   对于2015年货币政策,业内人士预计,央行有望执行2-3次降息,2015年房贷环境将以宽松为主基调,低利率将刺激更多的潜在购房者入市,从而促使部分热点城市的楼市更快回暖。

  不过,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向, 交通银行 (6.76,  -0.10,  -1.46%)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微博] 则判断:货币政策大幅度放松和目前的总体需求肯定不一致,因为经济虽然有下行的压力,不符合整个经济体稳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