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进万家】村委会里的朗读声

06.12.2017  19:03
原标题:村委会里的朗读声

12月4日下午,新疆托里县多拉特乡牧业定居学校的老师阿依努尔·马达尼亚提下课后,拿着打印好的挂图和教案准备出门,临走前又打开U盘里的PPT课件快速浏览了一遍,一切妥当后前往邻近的呼吉尔台村村委会。和她一起出发的还有加依娜古丽等几位老师,而等待她们的,是周边好几个村的农牧民们。

从11月中旬开始,托里县为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国语水平,方便农牧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沟通交流,邀请村委会附近教学点的老师在农牧民夜校授课,集中开展每周一次的国语教学。

经过今年的提升改造,呼吉尔台村村委会装修一新的会议室里可容纳80余人。当日,会议室里不但座无虚席,还有一些年轻人兴致勃勃地站着旁听。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沙亚提。

你是哪个村的村民?

我是呼吉尔台村的村民。

讲解挂图和PPT课件的过程中,参差不齐但很响亮的朗读声回旋在会议室里。大家认真地跟随着阿依努尔,朗读着她念出的每一个音。这位年轻的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那里面有花白头发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青春美丽的姑娘,更有在姑娘前表现踊跃的小伙子。阿依努尔嘴角一直扬着笑:“今天我上的课是简单的日常用语,通过PPT和挂图的形式,直观引导大伙儿快速掌握授课内容,模拟交流环境进行互动,增加大家学习国语的兴趣。

站起来和阿依努尔进行互动的年轻人叫沙亚提·扎卡里牙,今天他和父亲一起来上课。老师面带微笑的提问对他更是一种鼓励。他说:“平时到超市买个东西都要比划半天,出去打工也会因为语言的问题耽误工作,现在国语课堂开在了家门口,学习方便,又不用交学费,非常受我们年轻人欢迎。

沙亚提的父亲扎卡里牙·哈力玛合拜是1980年的退伍军人。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让这位老人在村里德高望重,但国语水平不好却是老人的一个遗憾。老人说:“孩子们学好国语是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我学好国语是为了把我的心里话能够用国语说出来,把十九大的精神用国语说出来,让各族群众都知道党对我们的恩情。

3匹马、6头牛、30只羊、50亩林地、36亩耕地,支撑起了扎卡里牙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但是他们对生活有更加美好的追求。沙亚提被“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推荐到工程队当工人,夏天就在村子周围的工地上劳动,包括村委会的提升改造工程也有他的辛劳和汗水;扎卡里牙的儿媳在村里的刺绣合作社上班,一家人的生活同走上快速运转轨道的合作社一样,愈加红红火火。

当晚,库甫乡萨尔乌孜克村定居点的会议室同样接踵摩肩。萨尔吾孜克村定居点紧挨着托里县城,周围陆续定居的还有库甫乡其余的十几个牧业村村民,村与村相连,人与人和睦,俨然一座生机盎然的崭新小城镇。此时这里的课堂更有一种“过节”的氛围。

原来,当天来这里授课的是来自萨尔巴斯陶村双语幼儿园的三位老师。他们教风活泼,古那恩用国语逐字逐句的宣讲十九大精神,唐努尔·马苏拉讲授日常用语。而此时上课的是音乐老师乌尼尔·吾拉恩,他正一边弹着电子琴,一边用国语教大家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库甫乡乡长杰恩斯·哈布力海被现场的热烈气氛深深打动,和村民们一起高唱着国歌,嘹亮的歌声回荡在静谧的冬夜里。“十九大报告中说,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觉得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国语教育,正是增强各民族群众‘五个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自信的极好方式。你看大家的表情,难道不足以反映出人们学习国语的愿望有多强烈吗!”(刘东莱)

(责编:杨睿、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