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称大数据售假不难 打假人称电商有黑名单

12.11.2015  14:00
原标题:专业人士称大数据售假不难 打假人称电商有黑名单

2015年“双十一”迎来电商狂欢节的第七个年头,七年来关于电商的是是非非屡见不鲜。

在2015年双十一前,一篇名为《大数据之下,电商会把假货卖给谁?》的帖子在朋友圈疯转。在这篇帖子中,作者称利用电商平台所掌握的大数据资料,销售系统会自动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消费水平以及对瑕疵品的容忍程度等,从而判断应该发送什么样的货品——真货?假货?瑕疵货?高仿货?

此言一出,立即在网络上炸开了锅。有专业人士表示,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做到看人“下刀”并不难。而职业打假人则直言,大部分电商都有黑名单,上了黑名单的消费者,有钱也不卖给你。

大数据曾被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寄予厚望,能够成为遏制造假的有力工具。然而,近日,一篇在朋友圈疯转的文章却透露,大数据同样可以被电商利用成为发售假货、次货的利器,而这种看人下单送货的售假行为也得到了职业打假人的印证。

电商“看人下刀

网文揭秘引疯转

这篇名为《大数据告诉你 电商把假货发给谁》的文章最早出现在11月5日一个名为“BiThink”的微信公众号,很快阅读量就突破了10万次。随后,这篇文章还被各大微信公众号转载。记者在搜索平台上搜索,起码有超过450个微信公众号转载了这篇文章,其中不少阅读量都在10万以上。记者随即联系最初推送这篇稿件的微信公众号,公号的责任小编告诉记者,他们是专门从事大数据咨询方面的公号,文章是通过在网上搜集的资料整理而成的,没想到居然这么火。因为文章内容对于不少热爱网购的消费者来说真是石破天惊。

根据这篇文章,电商在网上售卖假货、次货并不是随意发送,而是有精细的数据支持,电商会根据后台抓取的消费者购物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你平时购物的均价,常购品牌,以及退货率。如果你多数购买的是低价品牌,系统就会判定你没用过大牌真品,在后台将你备注为低风险用户,那么向你发送高仿货和次货的几率就会达到30%。相反,如果在你购买记录里多次购买该品牌,系统就自动分配真品。

此外,根据文章,退货和投诉记录也会泄露你的消费习惯让卖家有空子可钻,综合退货率低于电商平均标准的消费者,系统会认定你是“好说话”、“能将就”的客户,次品或包装破损品将优先“照顾”你。退货率低于10%的用户,会收到更多垃圾产品。

此外, 你的付款方式是先付款再接货还是货到付款,以及你所在的城市是不是利于投诉和对比货品真假都会成为卖家的参考信息,考虑要不要将假货或次品发给你。

总而言之,根据这篇文章,消费者在网上买到假货、次品和破损品的几率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大数据在背后支持,并被卖家精准地计算着的。

消费者恍然大悟

何以退货特别“爽快

不少消费者看到这篇网文后回忆起自己的一些网购体验,居然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广州的郭小姐一直希望喜欢买化妆品,最近遇到了一件“怪事”。2015年3月,她趁着某电商周年庆优惠活动时,第一次下单买了瓶两百多元的卸妆水。因为平时一直在使用这个品牌,所以她自信有能力辨识真伪。收到货后,她尝试着用化妆棉沾了点涂在耳朵后,当即感觉火辣辣的。这让郭小姐大吃一惊,连忙找客服退货,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令她疑惑的是,第二天快递打电话告诉她,包裹发生泄漏,里面的物品可能已经损坏了,问她还要不要寄出。“虽说感觉是假货,但是现在损坏了,还真担心客服不让退货。”她一边让快递照常寄送,一边心灰意冷地想着“就当两百元买了个教训”。结果过了两天,手机短信提醒她银行账户有一笔进账,汇款方正是自己前不久光顾的那家电商。

如果是正品,物品损坏为何还能退货?该不会是心虚吧!”郭小姐愤愤地说道。

东莞的马先生是一家商业地产的项目经理,他告诉记者,2015年上半年专门就电商售卖的高档商品进行过调研,“我们当时选了六家电商,有大品牌直营的,也有入驻平台的第三方商家,结果30个样本里面,24款被判定为假货,2款不能确定,4款为正品。”马先生告诉记者,其中一款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的品牌手表,比市场价格大抵便宜三分之一,货品拿到手后,他们根据品牌的客服电话去核实货号,结果证明是一款货号对不上的假货,“我们找客服沟通,刚说了一句这个东西不对劲,客服立即回复,那我给你办理退款吧!”马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就24款货品跟卖家协商退款时,只有一家电商平台纠缠了很久,非要出示假货证明,越是品牌平台退货越爽快,丝毫不解释自己的货源到底是真是假。

此外,一些超低价货品也成为假次残的高发区,2015年双十一前,长春的鹿女士在网上抢到了一款标价为超低价1.1元的钱包,但是运费要25元。结果她拿到手一看,钱包比街边10元的地摊货还不如,虽然价格是1.1元,但是运费花掉了25元,如果要退货不但要自己出运费,退货款只有1.1元,结果让人哭笑不得,只能自认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