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民汉合宿模范宿舍”是如何炼成的

13.04.2016  11:22

  (记者 张文燕)在新疆大学人文学院8号女生宿舍楼,有一间宿舍六个姑娘分属四个民族。她们分别是汉族姑娘邓文珍、王冰岩、曹亚丹,藏族姑娘伊忠霞、哈萨克族姑娘哈拉哈提·叶尔肯、蒙古族姑娘吾力杰。她们分别来自福建、安徽、阿克苏、乌苏、阿勒泰、巴州等地。

  去年12月份,该宿舍被学校评选为“民汉合宿模范宿舍”。今年4月,该宿舍又入围了“民族团结好宿舍”的评选。这间宿舍为何能取得这样的荣誉?4月12日,记者带着好奇走进这间模范宿舍,实地了解这间“模范”女大学生宿舍是如何炼成的。

  舍友的热情让人感到暖意 

  2015年9月7日,新生开学报到第一天,六个姑娘被分到新疆大学8号楼419宿舍。

  在去新疆大学之前,王冰岩听说学校民汉合宿,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即将结识少数民族同学,可以向她们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忐忑的是,生活习惯各有不同,不知道该怎么与她们相处。

  她还记得,进宿舍时,她拖着一个大行李箱走进宿舍。舍友哈拉哈提·叶尔肯第一个走上前,接过她手里的行李箱,和她打招呼。一旁的伊忠霞也张罗着帮她铺床,整理行李。舍友的热情,让来自千里之外的王冰岩感到暖意。

  藏族姐姐教会我坚强 

  在军训时,六个姑娘的感情迅速升温了。

  在舍友眼里,藏族女孩伊忠霞耿直率真,对人超有耐心,是宿舍的“知心大姐姐”。邓文珍记得,军训时有一次身体不舒服,舍友们冒着被教官训的风险给邓文珍请了假。在训练结束后,舍友们轮流照顾邓文珍,帮她买饭打开水。军训期间很辛苦,六个姑娘互相安慰,互相打气,相互扶持着完成了军训。

  平时,伊忠霞还会给舍友们讲一些藏族人民的小故事,告诉大家遇事要勇敢。虽然从小在新疆长大,但伊忠霞的父母从小就教会她坚强勇敢。

  在邓文珍眼里,伊忠霞虽然只比她大几个月,但遇事不慌,处事冷静,就像一个坚强的大姐姐一样。军训环境很辛苦,要在太阳底下晒很久,其他人都有点撑不住,而伊忠霞却从未喊过苦。邓文珍说:“她是我的藏族姐姐,我从她身上学会坚强。

  大家生活彼此依靠 

  今年年初,哈拉哈提·叶尔肯手臂不慎受伤感染,从医院治疗回到宿舍时夜已深了。舍友们早已为她买好了饭菜,还为她准备了开水。

  “推开门的那一刻,我真的像回到自己家一样,虽然受伤难受,但是看到她们对我的关心,我就觉得没那么疼了。”哈拉哈提·叶尔肯说。

  一个月里,五个姑娘轮流陪同哈拉哈提·叶尔肯去医院打针、换药,为了让伤口早日愈合,大家还轮流帮助她打饭、打水、补学习笔记,舍长伊忠霞还帮助她洗衣服。室友们的关心,让哈拉哈提·叶尔肯感动不已。

  第一学期期末,王冰岩不小心把学生证弄丢了。而距离放寒假不到两周时间,她还要买火车票,心急如焚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学生证补办,手续有些麻烦,舍友们分工合作,三个人分头去帮王冰岩开证明,其他人陪王冰岩到报社办理挂失登记。

  不到五天,王冰岩的学生证就办好了。拿到新学生证,王冰岩开玩笑说:“这辈子都不敢再丢了。

  吃自助餐,六人能吃到扶墙出来;下大雪,六人一起打雪仗;六人还将宿舍生活拍成短片,传给家人看……点点滴滴生活片段,让六个姑娘感情倍增,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宿舍是一个大家庭,与各民族舍友的相处,让我学会包容。”舍长伊忠霞说。

  新疆大学学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疆大学自去年开始广泛推广民汉合宿,由学生主动申请,学校统一调配。采取两名汉族和四名少数民族、三名汉族和三名少数民族的模式,让各民族学生吃住在一起,互相了解。目前,全校民汉合宿的宿舍已占到全校宿舍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