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指标创新低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凸显

14.11.2014  12:53

  伴随着中国10月份各项经济指标逐一披露,“新低”一词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

 

  中国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10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5%,创2006年3月以来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5.9%,跌至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稍早时候公布的价格指标也显露出疲弱态势。10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创出近五年来新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32个月同比下降。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指出,本轮PPI同比回落的持续时间,已超过上一轮通缩周期。

 

  一系列的“新低”释放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信号。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指出,官方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结合前日发布的通胀数据,中国经济负产出缺口明显,“我们仍认为进一步的宽松政策十分必要”。

 

  事实上,近两个月来,伴随着各经济指标的持续疲弱,降息、降准的呼声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不过,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看来,虽然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财政、货币上“放水”的可能性不大。

 

  牛犁向中新社记者分析说,中国财政政策的“总盘子”在年初制定预算时就已经确定,年内可以调整的只有政策节奏。除了发生大的危机,财政政策的松动不会有太大余地。

 

  在货币政策方面,牛犁认为央行更多地将采用创新金融工具来增加流动性,而不会采用被市场视为松动“标志”的降准、降息。

 

  他分析说,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整、产能过剩等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都暂时还没有根本解决。但单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十个季度运行在7.3%到7.9%的区间,还是相当稳定的。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也认为现在还不是降息、降准的时机。他对中新社记者分析说,今年以来,中国库存增加速度持续快于消费增速。在PPI持续回落的情况下,这种库存的增加显然是被动的,其给经济带来的压力将在四季度逐渐显现。

 

  潘建成指出,化解严峻的产能过剩压力需要依靠结构调整,这不是一个“今天吃药明天就好”的过程,而是需要忍受的调整阵痛期。因此,潘建成认为决策者将保持定力,从而让市场方方面面适应“新常态”,坚持转型,坚持改革。

 

  考虑到经济下行可能会挤压调结构和促改革的空间,一些机构认为中国可能会适当下调经济增速目标。

 

  近来就有媒体引述消息人士观点称,中国计划在2015年初的两会上将年度经济增速目标下调至7%左右。而这一提议将在下个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得到讨论。

 

  对此,牛犁表示,经济增速目标是根据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确定的,其目的是保证经济增速在潜在水平附近波动。从当下情况来看,7.5%的目标可以适当下调,从而避免一些地方会因为稳增长“绷太紧”而放缓调结构、促改革步伐。

 

  潘建成也强调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应被夸大,因为调查失业率目前依然稳定,各个地方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失业压力。他强调,在“新常态”下,中国一些经济指标看起来差一点不足为虑,各方应更加关注长远问题,将改革转型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

自治区商务厅召开“八·一”复转军人座谈会
      在第91个“八·一”建军节到来之商务厅
自治区商务厅开展庆祝建党97周年“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
  为隆重纪念建党97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