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占款创七年最大单月跌幅

20.01.2015  11:38
 

        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推波助澜下,国际热钱的外流似乎有加快趋势。根据昨日央行网站更新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末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下降1184亿元,这一降幅也创下七年以来最大下降值。分析人士表示,近期人民币大幅贬值引发的贸易顺差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放缓以及外汇占款的骤降等一系列数据显示国际热钱有加快外流的趋势。

        截至去年12月底,金融口径的外汇占款报29.41万亿元,较11月下降1184亿元,这不仅是金融口径外汇占款4个月来首次出现负值,减少的金额也创下自2007年12月以来最大。

        与此同时,昨日央行还更新了央行口径的外汇占款。数据显示,去年12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较11月减少1206亿元,减少金额创2003年12月以来最大。

        外界对于外汇占款出现下降并不意外,意外的是,下降幅度竟有如此之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分析师徐博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去年12月外汇占款下降幅度大于预期,骤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外汇占款的负增长与结售汇逆差相匹配。去年四季度以来,银行结售汇持续逆差的现象显示,短期内,微观主体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分化明显,即使货物贸易态势总体良好,仍有天然潜在结汇需求,但私人部门实际持汇、购汇意愿明显较强。去年12月外汇占款明显下降事实上是与结售汇持续逆差的基本面一致的;此外,面对短期较强的人民币沽空压力,央行也可能通过出售外汇收回了一定规模的人民币,这可能也是形成12月外汇占款下降较明显的一个原因。

        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在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去年12月贸易顺差加大,外汇占款则出现下降,种种数据是否意味着国际热钱加速逃离中国的趋势?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去年12月单月贸易顺差3045亿元人民币,FDI(外商直接投资)为133亿美元,但12月当月金融口径外汇占款仍然下降1184亿元,且新增外汇存款也少增186亿元,只能说明确实遭遇了资本外流。

        管清友认为,资本外流的原因有三点:一、年底企业购汇需求强劲的季节性因素。二、金融危机后国内企业或个人通过虚假贸易或对外负债借入了低息美元流动性,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下降和美元强势相结合会导致这部分美元流动性外流。三、中国正积极加快资本输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长期外汇支持,未来或将外汇储备用于抵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建投资上的资金缺口,以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压力。

        徐博表示,从国际贸易、直接贸易等数据显示,国际资本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外流。

        更为重要的是,分析人士表示,外汇占款的大幅收缩将制约央行在短期内全面降准或者降息。管清友认为,外汇占款大幅收缩是降准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若央行迫于资本流出,抵补基础货币缺口,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资本会加剧流出,这会造成更大的基础货币缺口,因此在恶性循环的干扰下央行最终推迟了降准。

        徐博则认为,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的不作为主要是为了调整市场过于乐观的预期,在当前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央行仍然会在关键时候适度放松货币政策,预计在今年二、三季度将可能大幅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