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大力推进民族团结工作记事

26.05.2015  15:02

塔城市第五小学举行升旗仪式。每周一,学生们都会穿上漂亮的各民族服饰来升旗。(刘敏摄)

  5月24日夜晚,绿树环绕的塔城市人民广场,人们迈着或轻快,或热烈的步伐,在跳各种民族舞蹈,哈萨克、维吾尔、塔塔尔、俄罗斯……这些民族舞种分散在广场各个区域,每个舞区里几乎都分为两组,一组娴熟地教,一组生疏地学。有些人学了一会儿塔塔尔族舞蹈,觉得熟练了,横跨几步,就到了俄罗斯族舞蹈的场地,每个舞区都有不同民族的人们,四处都是欢声笑语,一派祥和、快乐的景象。

  98万塔城各族人民,沐浴在民族和睦相处、文化绚烂包容的氛围里,一个“”字,极好地道出了塔城各民族之间相处的本质。

   民族团结好有“”才有“

  数百座面包坊散落在塔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这座城市因此而整日浸润在面包的香气之中。

  面包和糕点,是俄罗斯族和塔塔尔族的传统美食。可是比起俄罗斯境内的食客,塔城人要幸福得多。这些面包坊里陈列着几乎所有当地民族的美食,列巴、巴哈利、塔尔米、馓子……任何一个久居新疆的人都很清楚这些词汇的含义,不用翻译。这些美食的种类远超出了店主们自己的民族饮食范畴,但每一种都做得如此地道,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这些店里分别雇用了俄罗斯、塔塔尔、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各个民族的糕点师。

  可实际上,塔城几乎所有的面包坊,人员均不过三四人而已。屋里忙碌的女人们,没有哪位只会做本民族食品,她们无一例外掌握着本地其他民族餐桌上的秘密。游客们并不能从面包坊的招牌上看出店主的族别,后者也无意在此处烙上鲜明的民族印记,相比之下,她们更愿意游人们回家后这样评价:“塔城的糕点太好吃了!

  “包容文化是塔城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原塔城地区党史办主任蔺茂奎如是说,这位汉族学者丝毫不掩饰对这一文化判断的坚信和自得。在他看来,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怀共同构建了塔城地区独特的包容文化。

  塔城地区人均耕地有10亩以上,这是一个让人羡慕的数字。“从上世纪初开始,这里争水争地的事情就很少,谁来了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来了都由客人变成主人。”蔺茂奎说。生产资料的充裕让人们少了根本利益的冲突,并且由于人手稀少反而更需要在生产中互相协作。平和相处,互帮互助因此成为塔城地区日常生活的底色。经过岁月的发酵,自然环境影响并塑造的相处方式演变成了文化传统,如细雨润物,反过来让当地居民历经岁月变迁,依旧保持着互尊互爱的人文情怀。

  如今的塔城,已经没有单一民族居住的村队了,混居成为当地居住状况的最显著特征。“语言相通的人心相连。”蔺茂奎说,“塔城会两种语言以上的人比比皆是。因为一直以来在一起生活,人们很自然地就学会了对方的语言,在生活中哪个语言方便就用哪个。

  因为宽容所以相识,因为理解所以接纳,因为接纳所以尊重。无数的爱情就在这一逻辑下萌生,开花、结果。至今为止,塔城地区的27万个家庭中,两个以上民族构成的占7.5%,在塔城市,这一比例高达20%以上。近10年来,塔城市民政部门,每个工作日至少为两对不同民族的情侣登记结婚。当这些幸福的人将爱人带回家时,得到的并不是“族别不同,不能在一起”的拒绝,而是双方家人满满的祝福。

  对跨越民族相爱的人们而言,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么?

  无数极具包容性的家庭构成了塔城社会的基本单元,语言相通,饮食相近,歌舞相融因而有了强大的民族团结的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