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分析技术解析绵羊重要肉用相关性状取得新进展

07.09.2016  20:15

绵羊的生长发育、眼肌面积是绵羊肉用性能选育的重要目标性状。掌握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遗传标记,将其应用于标记辅助育种,能够显著提高绵羊新品种选育的效率和进程。

新疆畜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通过实施科技援疆项目,引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相关技术,采用新疆地方良种阿勒泰羊和特克赛尔羊杂交2代群体,利用绵羊高密度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信息,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针对实验群体出生重、2-8月龄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屠宰后眼肌面积,胴体重和胴体体尺等10个相关性状,筛选出与8月龄重、胴体重、后腿长、眼肌面积和背部脂肪厚度显著相关的49个SNPs,获得了相关候选基因44个,为进一步鉴定验证可应用于绵羊眼肌面积等肉用相关性状选择的分子标记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