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文化巡礼】利民千秋业 同心惠民生

17.12.2015  12:22

  红山网讯(记者  石磊)伴随首府漫长的冬季周期,我市集中供热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老旧供热管网沿线的居民如何过冬?成了他们最头疼的事。家住在二宫水泥厂家属院的宋兆新,今年冬天终于不再怕冷了,2014年,他所居住的辖区进行了老旧管网改造,这让他和小区里的300多个住户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宋兆新说:“没改造之前老人在家需要穿棉衣,像我这么壮的身体都要穿毛衣,现在改造了以后,老人平时就穿着秋衣,室温已经达到22~23度。如果温度不达标,给热力公司打电话,他们就上门给暖气放放气,做做检测,挺感谢他们的。” 

            老旧供热管网改造 70 万余户居民受益  

  市供热行办市场科副科长赵鹏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市供热行办组织全市各相关供热单位,对全市供热投诉集中的片区供热管网进行了改造。赵鹏介绍说:“我们供热行业的为民理念是:安全可靠,服务高效,科学节能。本着这个理念,对全市853个长期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以及破产企业家属院的供热管网进行了改造,累计改造管网达到900余公里,惠及居民约40万户,今年计划改造180公里的管网,截止到9月下旬已经完成了282公里的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作,完成投资约3.1亿,惠及居民约35万户,已经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的工作计划。” 

     

  33年的老房子不但暖和了,外貌也是焕然一新。 

   打造 暖房子“工程    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除老旧管网改造外,市墙改办“聚智惠民”打造“暖房子”工程。今年实施了155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不仅保证了冬季居民室内温度的舒适,也大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走进七道湾南路苇湖梁电厂小区居民宋丽英的家,今年刚刚做好的外墙保温不仅让她家里的温度有了提高,还统一更换了塑钢窗、粉饰一新的灰色墙体,也让这个已有33年的老房子看起来不再陈旧。“因为电厂这三栋楼都是老房子,在没有保温之前冬天房子只有16、17度,在家穿毛衣还要套件绒衣,晚上睡觉必须点个电暖气才行。自从做了外墙保温以后,我们房子温度提高了4度至6度。”宋丽英说。 

     

  晚高峰光明路路口。 

   倡导绿色交通    居民出行便利  

  居有定所、出行便利是每一个城市居民最渴求的生活愿望。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首府迫切需要优化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适应未来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对此,市委市政府明确城市交通建设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乌鲁木齐市城市综合交通项目研究中心副主任洪晓龙表示,本着着眼长远、实行绿色交通的工作理念,他们将会做好城市交通的“把脉者”。洪晓龙说:“中心从2011年开始,做了几次综合交通调查,收集了整个城市大量的交通基础数据,并且建立了整个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综合交通的模型和公路模型,同时这两年也借助了很多外脑,国内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和国内先进的研究机构,请他们来帮我们对城市整体的综合交通存在的问题、节点交通拥堵的问题进行把脉,并且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同时这两年我们中心也完成了我们乌鲁木齐市的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包括公交一体化服务的规划编制,还根据交通发展的方向制作了《乌鲁木齐交通发展白皮书》,还在乌鲁木齐的智能交通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这些成果帮助我们对乌鲁木齐具体的交通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首府市民乘坐BRT方便快捷的出行。 

  以“利民”为基本标准,创建城市建设文化品牌,把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城市建设的最终追求,通过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的一件件实事,让广大群众不断增强对生活的幸福感、对环境的舒适感、对政府的信任感。市民尹华说:“我觉得现在乌鲁木齐最大的变化就是出行更方便了,出门有公交、BRT,而且我们家门口现在还在建设地铁,现在我从北京路到南门上班,不用再倒几趟车了,想一想以后出行会更加便利,就感觉像在大城市生活一样,特别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