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鲁木齐幸福生活的N个理由

31.05.2016  11:31

    喜欢一座城市会有很多理由,一种美味小吃,一处优美风景,甚至一个陌生人善意的微笑……乌鲁木齐,就是一座容易让人喜欢并爱上的城市。

  2015年,乌鲁木齐市首次跻身“中国十大幸福城市”,探索这座城市的幸福密码,要从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

    美食与美景不容辜负

  离开乌鲁木齐到上海工作已经5年多,每年回来探望亲人,马珍珍都会感到由衷的幸福。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让她从心底为故乡高兴,而最让她念念不忘的是家乡随手可拍的蓝天白云、美食美景。

  如果没有干净的空气和水,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热播电影《美人鱼》中的这句话揭示了幸福的另一层含义。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近几年,乌鲁木齐市投入258亿元实施最大规模的“煤改气”工程,彻底改变了城市以燃煤为主的供热方式,让生活在离海洋最远城市的市民,拥有了令人骄傲的“乌鲁木齐蓝”。

  既要“改天”,也要“换地”,25.3万亩的新增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3%。在干旱的西北地区,乌鲁木齐市4年的绿化面积,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一举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城南,周末约几好友去南山徒步大道走上几公里;城中,爬上红山塔、雅玛里克山,城市的变化尽收眼底,或在人民公园鉴湖边跑步、健身、打太极;城北,带上家人在大小绿谷里嬉戏,再去植物园里闻闻花香……

  美景与美食向来交好。热孜万古丽·艾尼和几位好友几乎每周要去延安路上的海尔巴格餐饮美都举行茶会,大家每次必点的是薯条大虾,还有土耳其烤肉、特色比萨、调制薄荷茶等。这是一家大型综合餐饮店,设有咖啡店、超市、西餐、火锅等,店内经营方式似中高端西式餐饮店。

  乌鲁木齐人对吃越来越讲究,迫使一些传统老店做出了改变。像米拉吉餐厅就将传统大分量饭菜全部换成了精致的碗盘菜,这是迎合消费者“每一样都吃一点,吃很多佳肴”的需求。

  走在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大大小小的火锅店、西式咖啡店、街头巷尾的小吃店,里面既有乌鲁木齐人割舍不掉的烤肉与酸奶,也有西式的牛排与比萨,这是饮食文化多元包容的底色,也是乌鲁木齐人越来越好的生活和追求新事物的开放心态。

  “乌鲁木齐,这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她够辽阔,湛蓝天空总是让我心旷神怡,让生活在这里的西北汉子拥有着坦荡的胸襟;她够豪爽,大盘大碗装着美食美酒,管你什么来头,端起杯都是朋友;她够温柔,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只要你勤劳善良,这片土地肯定有一块你安居的乐土。”80后摄影师牛思源说,他和伙伴伊力亚尔·阿力甫用镜头记录了乌鲁木齐。

    “上天入地”的便捷出行

  家住天山区的市民周颖准备到北京路一家机械厂办点事,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BRT。下了车,她一看表,只用了40多分钟,“BRT的速度真快!

  “乘车难”一度是困扰乌市市民冬季出行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2011年5月1日,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引入BRT快速公交项目。如今,BRT的7条线路、不同颜色的车辆已经成为乌鲁木齐一道流动的风景。快捷、舒适、冬暖夏凉的BRT,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住在沙依巴克区的市民周辉每天要接送孩子,自己还要上班,于是选择自驾车出行。“自从阿勒泰路高架修好,每天上下班真是方便,等乌鲁木齐地铁通车了,那就更牛了!”周辉竖起大拇指。

  的确,来自交通出行的变化,和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息息相关。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先后建设了“”字型快速路、西山高架和阿勒泰路高架,地铁也在“不影响居民”的要求中在紧锣密鼓地作业……让大伙感受到了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速度”和“上天入地”的新格局。

  如今,早上在乌鲁木齐吃馕喝奶茶,中午到兰州吃拉面,下午在西安看兵马俑,晚上到北京吃烤鸭,这样的生活不再是乌鲁木齐人相互间开的玩笑,2014年11月16日,兰新高铁乌鲁木齐—哈密段开通运营,使新疆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内陆城市已经进入了乌鲁木齐老百姓的“24小时生活圈”。

  “提前在网上或用手机就可以订上票,从乌鲁木齐出发的航班也多了,时间可以自由选择,到全国各地和周边国家都有直达或转机的航班。”市民屈鹏感慨不已,“现在,从乌鲁木齐出发,可以选择各种交通方式,真是四通八达、密布成网!

  走在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无论步行或是乘车,明显的感受是:交通顺畅了,心里敞亮了。不经意间,红灯前等待的脚步多了,乱穿乱闯的少了;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多了,喧哗吵闹的少了;通行中依序排队、谦

  虚礼让的多了,抢道占道、乱停乱靠的少了。点滴细节之间,有一种力量在生长,这力量,来自于这座城市逐渐升华的文明气质。

    幸福的家门徐徐打开

  今年50岁的热合曼大叔来自库车,在乌鲁木齐打工已有十多年,大儿子在新疆大学上学,之前一直过着“蜗居”生活。2014年,他申请住进了山水兰德公租房小区,房租一个月700多块钱。“现在申请公租房不设户口限制了,住上了环境这么好的公租房,娃娃上学也方便。”热合曼大叔竖着大拇指说。

  28岁的魏强是乌鲁木齐市一家企业的营销主管,已在乌鲁木齐生活8年。2014年8月,他娶了个乌鲁木齐姑娘,两人并肩奋斗打拼,贷款买了套两居室商品房,装修得漂亮、舒适。去年,女儿出生了,一家三口在乌鲁木齐扎根安家。魏强说:“乌鲁木齐的房价比许多其他省会城市便宜,我们能负担得起。

  一排排黄墙红顶整齐的房子,平整的柏油马路。从市中心半小时就可以到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闸滩村王金秀的家。虽是平房,但房子的内部却是按照楼房的构造设计的,153平方米,独立的卫生间,15平方米的厨房,还有一个专门用来放置农具的地下室。“连建带搬,只用了两年时间,亲戚来家里串门都羡慕坏了!”王金秀掩饰不住喜悦。

  作为乌鲁木齐市的重点民生工程,从扣板房到现浇顶,从土木结构到砖混结构,从凌乱的村舍到整齐有致的乡村新貌,安居富民工程改变了乌鲁木齐市成千上万个农牧民家庭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十二五”期间,乌鲁木齐市累计建设安居富民住房57310户,超额完成了计划目标。

  曲折的小巷、低矮的院墙,没有卫生间、没有水、没有暖气……这是居民阿扎提古力·玉素甫对乌市黑甲山片区最深的记忆。

  从2010年开始,乌鲁木齐市累计投入256亿元,先后实施了9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当年3月31日,作为棚户区改造工程首批开工的4个项目之一,阿扎提古力·玉素甫家所在的黑甲山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工。经过一年的建设,黑甲山片区矗立起一栋栋橘色的高层安置楼。第二年10月,阿扎提古力·玉素甫拿到了新房钥匙,一家人高高兴兴打开了这70平方米新房的“幸福大门”。

  今年,乌鲁木齐市在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基础上,将城中村、旧城区及危旧房等改造工作统一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计划完成投资60亿元,实施改造任务15216户。

  此外,乌鲁木齐市还用了两年时间累计投入20多亿元,对993个老旧小区重点实施了外墙保温、供排水和供热管线改造工作,并对环境进行美化。

  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的顺利实施,解决了多年来城市建设管理中积累的老大难问题,50多万各族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赛马场、大湾、黑甲山这些过去代表了“脏乱差”的片区,如今已换了新颜,百姓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民生改善年”关乎百姓冷暖

  乌鲁木齐如同摊开的画布,城市管理者用全 新的理念在上面挥毫泼墨,最终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2011年以来,乌鲁木齐市连续6年实施“民生改善年”活动,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每年70%以上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这一庄严承诺下,一件件事关百姓冷暖的民生大事,一一破题。

  说起“惠民生”,的哥黄新忠领到了燃油补贴,私家车车主张磊领到了河滩路、外环路车辆通行费的退费。

  说起市民的“菜篮子”,乌鲁木齐市设置了527个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不仅在全国开创先河,更在平抑物价方面带来真实惠。

  距离乌鲁木齐市区东北郊5公里的榆树沟街道,随着克南高架东延工程的实施,新疆天山技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相继进驻这里的大学城,温泉康居苑保障房小区等一批住宅区的入驻,看病就医成了这里最大的问题。4月中旬,由政府投资,自治区中医医院承办的观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这里日渐增多的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

  “现在,我月月领着养老金,看病有医保,没了后顾之忧,我要把每一天都过得精彩、幸福!”说起自己的晚年生活,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二道桥片区管委会宽北巷社区居民李建英高兴地说。作为“五七工”的李建英每月的养老金虽然不多,对她却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社会归属感”,因为“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劳动者”。她成了社区的一名志愿者,自告奋勇做起民族团结宣讲员,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还经常帮助别人,在邻里互助中维护民族团结。

  随着乌鲁木齐市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和完善,大批的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带动了就业。纺织工人沙比利·阿不都去年8月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毕业后,就在帕尔拉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在改善民生的举措方面,乌鲁木齐市最亮眼的是创业带动就业,各个区(县)结合实际纷纷推出特色创业孵化器,为幸福城市的未来插上翱翔的翅膀。

  2011年12月1日,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买单为环卫工提供免费早餐,目前全市有150个就餐点。幸福路的环卫工人蔺秀兰早上9时30分完成保洁工作,在附近一家餐馆吃早餐,端一碗粥,打两个小菜,还加了个蛋。她说:“乌鲁木齐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我是切身感受到的。

  农民住新房、居民上了岗、孩童上学堂、养老有保障、锻炼有地方,看病能报账……幸福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

  幸福,原来就是人们在回首往昔时绽放的一个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