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承担重大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6.07.2016  14:39

7月25日,由国内外479名科研人员参与、历时5年完成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联合调查与研究”在乌鲁木齐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设立以来的第二大项目,也是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实施的最大的科研项目。

会议现场。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介绍,中亚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能源、矿产资源、农业和贸易的重要战略合作地区,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同时,中亚地处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中亚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过去,我国在中亚资源、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基本是空白,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在中亚设立了20多家研究中心。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介绍项目成果。

为此,2011年,由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牵头,国内的18家研究单位和中亚5个国家的24家研究所、大学参与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联合调查与研究”正式启动。

通过5年的努力,该项目圆满完成了目标和任务。通过对中亚地区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实地考察与遥感调查,全面提升我国对中亚地区生态与自然资源的科学认识,准确把握中亚地区生态与资源的基本格局,全方位深层次研究气候变化对中亚地区生态环境格局的影响和策略,提出中亚地区资源与生态协调管理战略,联合并引领中亚国家科学家开展气候变化、生态与环境、资源与管理、经济与社会等领域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

同时,创建了我国与中亚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双边和多边合作新平台,建立了国际上唯一的中亚生态系统野外观测与研究站网络及联合实验室;建立了中亚生态环境与资源数据库系统和海外3个信息分中心,研发了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和高性能集群计算分析的云服务平台,整合了气象、水文、土壤、土地利用、地质、地形、植物、动物、社会经济等多尺度、多维、多源异构数据;建成了四个中亚农业和生态技术试验示范区,为中国农业节水技术、农作物高产技术以及沙漠化与盐渍化治理技术走出去提供了试验平台。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热依汗·玉素甫讲话。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热依汗·玉素甫参加项目验收会并代表自治区科技厅向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她说,“中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联合调查与研究”项目也是“科技援疆”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安排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有三个:第一是同中亚国家的科学家开展合作,了解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情况;第二是培养我国的中亚区域研究的科技团队,增强中亚区域科学研究的竞争力;第三是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验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陈发虎讲话。

国内的9名专家对项目进行了验收。项目验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陈发虎在验收工作结束后说,该项目完成的整体水平较高,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生态与环境、资源与管理、经济与社会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将起到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