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建国”们的日常生活(图)

30.09.2014  16:45

制图/徐珍珍

曹家三兄弟(照片由本人提供)

周建国(照片由本人提供)

李国庆(照片由本人提供)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曾经遇到过“建国”或者“国庆”吧,这是两个重名率极高又充满着时代感的名字。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曾公布相关姓名统计数据,全国名为“建国”的约有96万人,名为“国庆”的超过42万。此外,从人口年龄分布看,“建国”、“国庆”主要集中于上世纪50到70年代。

每一个“建国”或“国庆”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尽管成长经历不同,性格职业各异,但相同的是,所有的境遇都离不开社会发展的烙印,每一个故事就像一面小镜子,映射出变革的轨迹。

曹妈妈是上世纪50年代的“英雄母亲”。她那时候已经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了,想着“再生一个就好了”,没想到最后一下子怀了三胞胎。1956年6月10日,三个大胖小子呱呱坠地。仨娃,叫什么好呢?喜欢弹钢琴、吹口琴的曹妈妈给三胞胎取名建新、建中、建国,顾名思义,“建设新中国”。

她当时是小学教师。新中国成立不久,她是真心实意地觉得幸福,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有建树的人,好好建设新中国。”曹建国回忆。

三胞胎是邻里关注的焦点,“新中国来了,新中国!”大家笑着说。其实“新中国”在一起并不容易。因为孩子多,家里经济状况不佳,备感吃力的曹妈妈一度将建国送给亲戚。但送走后看着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新中”们,曹妈妈越想越舍不得,忍了两天又跑去抱回来,看着“新中国”在一起哭啊闹啊,这才安心。

曹建国的“建国”理想是当个人民警察,保家卫国。这个当时年轻人最普遍的心愿,却成了曹建国一生的遗憾。在水产局工作的他,一度找到机会考进公安系统,然而刚去上班,就因为出身问题又被重新打发回水产局。

遗憾,但也必须接受。而且曹建国很快意识到比起“建国”理想,更现实的问题是“建家”。解决人口众多的大家庭的吃饭问题,是每天最重大的任务。曹建国每天一早去码头等渔船卸货,船还没完全靠岸,他就抢着跳上去了。因为第一个才能抢到好货,完成任务了才能顺带着拿回些小鱼小虾之类的“边角料”为大家庭“补给”。

当然,现在的曹建国早已圆满完成“建家”任务,进入含饴弄孙、乐享天伦的人生阶段。前两天女儿邀同事们来家里吃饭,一个80后的小伙子也叫“建国”。大家说“建国跟建国喝一个!80后叫建国的可不多呢。

曹建国一点儿都不觉得这个名字土,虽然在他这个年龄,叫“建国”的人无数。学校里、单位里都有好几位“建国”,亲友们打电话到宿舍楼找建国,接电话的都要问“水产局的建国还是派出所的建国?”但曹建国认为这名字起得很有水平,“‘建国’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听着亲切,有自豪感。”

曹建国的女儿曹曙婷也对奶奶起的这个名字表示认同。“‘建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吧,寄托着对国家对未来的期望。那个年代的人很单纯,也有宽阔的心胸,有大国才有小家。”

但曹曙婷坦言自己不会给孩子起这种“充满时代烙印”的名字。“比起上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不会在名字里寄托这种宏大情怀。你看现在的热门名字,子轩啊馨逸啊之类的,充满了个人意识和个人价值。

王国庆这名字也是国庆节那天医生给起的。196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大日子,湖北的一个小县城里也是欢天喜地的热闹景象,连医院的医生们都上街参加庆祝游行了。王妈妈刚巧这一天分娩,在医院工作的邻居赶紧冲到游行队伍里,将妇产科医生拉回了医院。小男孩顺利出生。医生说,这个孩子是国庆20周年大游行时出生的,就叫国庆吧!

王国庆每每说起这个故事,女儿都会笑他名字土。王国庆苦笑着说,现在的孩子是理解不了我们那个年代的想法的,“但我是真觉得这名字好,也为自己和国家同一天生日自豪,这是大实话。

王国庆印象最深的生日是10岁那年。“小时候过生日都是妈妈煮一碗长寿面,里面放一个鸡蛋,一家人一起吃。不过湖北风俗逢10岁过大生日,亲戚朋友都来祝贺,那天有糕点,有新衣,真是最高兴也最难忘的记忆。

但庆生的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了。“十多岁时长寿面里就可以看到肉末了,后来自己会单独有一碗了。再后来,许久才吃一次的肉类、蛋类出现在餐桌上的次数越来越多,有肉有蛋的生日面也就不再早早盼着了。

王国庆说自己是赶上大变革时代的人。“1988年我参加全县社会招工考试,考到县物资局工作,第二年被单位保送到湖北物资经济管理学院读书,毕业就回单位工作了。结果刚上岗一年,就成了第一批下岗再就业的人。”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局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王国庆决定趁年轻早作选择,1993年他放弃铁饭碗,下岗承包了公司的门市部。

下海”并不容易,缺乏经验的王国庆很快遭遇重创,公司倒闭。备受打击的他选择离开家乡去南方打工。“在福建,那时候流行歌厅文化,我就边打工边学习,把演出的流程都摸熟了,后来担任起舞台总监的工作。”2004年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赚得盆满钵满,印象系列、魅力系列等旅行景区的特色文艺演出百花齐放。王国庆加入了湖南的“魅力湘西”,开始专心致志地经营旅游演艺事业。

今年6月,王国庆决定回湖北,在武当山继续发展事业。“一来是湖北旅游演艺节目相对滞后,我觉得有挑战有机会,另外父母年龄大了,我也希望离家近点。”离家那么多年,经历这么多,王国庆突然发现,每到生日的时候,又开始惦记那碗长寿面了。

希望以后每到生日,早上能吃到妈妈做的长寿面,有蛋,有肉。”王国庆说,“读书时过生日让许愿,都是想着以后要当科学家、解放军,工作后就许愿多赚钱。今年45岁了,好多朋友说要给我好好庆祝。我的心愿很简单,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我的团队好好努力,做一番新事业。

媒体报道称,1900年至1949年初,全国叫“建国”的只有17人。此后60年,“建国”迅猛增长。 上世纪50年代,“建国”一下从4万多人增加为23万多人,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叫“建国”的人数超过29万人。

周建国就是“建国热”里的一员,1959年8月出生于浙江温州。他叫“建国”,弟弟叫“建设”,显而易见,名字承载了父母报效祖国的热忱和对子女的殷殷期盼。

周建国的“建国”故事或可拍成一部情节丰富的电视剧,他的人生轨迹几乎每一步都与这个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1976年,17岁的周建国进了温州肉联厂工作,月工资60元。这在当时可是件荣耀的事,“当时其他行业的平均工资不过20多元,肉联厂又是国有单位。”然而工作4年后,周建国就毅然砸掉了这个令人艳羡的铁饭碗,选择辞职做生意,“很简单,自己算了笔账,在肉联厂待一辈子能赚多少,出去做生意又能赚多少。”周建国骨子里深藏着温州人的精明能干和刻苦大胆。

1980年,年仅21岁的周建国成立了温州第一家副食品企业“温州黎明副食品加工厂”。“啖头汤”的勇者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此后周建国的生意越做越大。

上世纪90年代初,出国热席卷全国。不满足于现状的周建国也把目光投向海外。1995年,他一脚跨到了南半球,在巴西重新创业。最初的几年,周建国吃尽苦头。他想用义乌小商品、国产小电器打开巴西市场,但语言不通、文化不融入,几乎没赚到什么钱。直到后来涉足蜂胶行业,打通输入输出渠道,生意才逐渐好转。

和老外做生意,周建国并没有给自己取个好记的英文名,他依旧喜欢用“jian'guo”(建国)这个名字。事业做大了,就有越来越多的老外记住了“jian'guo”。有人好奇地问名字的含义,得知是“建设国家”之意,顿时心生钦佩,觉得“意义很重大”。

在巴西的那几年,每逢国庆,周建国都会去参加中国大使馆举办的联欢会,“始终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自豪。”而国内越来越庞大的市场也让周建国看好。巴西的生意上了轨道,政府又屡屡欢迎侨商回国发展,2007年后,周建国开始把重心慢慢转向国内。“jian'guo”要回去“建设祖国”了。

和周建国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的儿子周凯。“凯,就是凯旋的意思,希望他能子承父业,干一番大事。”周建国说,“我看好自己国家的发展前景,在中国是可以做大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