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真心真情谱写团结曲 ——自治区科技厅第六批“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侧记

14.12.2016  18:05

本报记者/岳燕云

12月7日,在墨玉县萨依巴格乡,自治区科技厅第六批“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的46名干部职工,提着米面油,走进亲戚家中,用简单质朴的方式,诠释着最真挚的民族团结情。

半个和田人”的一片真诚

11时,喀日克萨依巴格村村民麦麦提尼亚孜·图荪尼亚孜刚刚清扫干净自家的院落,亲戚自治区科技厅巡视员艾合太尔·色依提就到了。

昨天就知道你要来,没想到这么早,我们还没开始准备呢。”麦麦提尼亚孜说着,将亲戚让进家门,坐了下来。他的妻子赶忙拿出各式干果,盛放到果盘里;他们的女儿抱出来一个西瓜,这是他们前一天在集市上购买的,切开了与干果一并放在亲戚面前。

准备就见外了,我也是‘半个和田人’,我爱人是和田的,这次又认了亲,老乡加亲戚,不要客气……”艾合太尔摆手说,一边从包里拿出糖果、饼干分给麦麦提尼亚孜的孙子们。

是吗?和田哪个县的……”麦麦提尼亚孜紧接着问,“半个和田人”让他找到了聊天的话题,他们从共同的和田,谈到了各自的生活和家庭、孩子。

我今年50岁,四个娃娃,三个都成家了,要不是还有一个小儿子在上初二,我就一点负担都没有了。”麦麦提尼亚孜说。

有负担也要上,尤其要学好汉语,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与外界沟通的机会。以后走出去谋生也方便,学一定要上,不行我们一起想办法……”艾合太尔说。

了解到麦麦提尼亚孜想扩大养殖规模,艾合太尔谋划着给他一些科技方面的帮助。两人越聊越投机,分别时合影留念,握手道别,互相叮嘱对方保重身体,相约下次再见。

新品种西瓜凸显一分真情

说起亲戚熊卫华,其格勒克村56岁村民吾尔尼莎罕·图尔迪一家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送来的新品种西瓜。

熊卫华是自治区科技厅干部,去年在该村驻村一年,其间利用自身优势,与工作队队员一起在村里开辟出一块示范园,种植各种新品种农作物。

正是在这块示范园里,熊卫华和村民同吃、同劳动,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一次能回到村里结对认亲,我很激动,看到村民也很亲切。”熊卫华说。7日下午,他一走进亲戚家的院子,就看到吾尔尼莎罕的儿媳妇正从压井里取水,他赶紧过去帮忙。

吾尔尼莎罕拉着熊卫华的手说:“想起去年你送的西瓜,转眼就一年了,你还好吗?

正聊着,街坊邻居走进院子,和老朋友熊卫华打招呼,一时间院子里站了很多人,其中一位村民叫阿布都拉·阿斯布。“我和小熊关系很不错,我们的感情是在地里种出来的,听说他回来了,我专门从墨玉县城赶回来,一定要和他见个面。”阿布都拉告诉记者。

吃了饭再走吧”“晚上到家里吃拌面”……离别时,吾尔尼莎罕和乡亲们纷纷向这位老朋友发出最真诚的邀请。

一盘煮鸡蛋与一个翻译软件

7日下午,克西拉克村65岁村民巴克阿洪·买提库尔班刚从地里修剪葡萄枝回来,还没来得及洗手,他的亲戚——自治区科技兴新办公室干部王峰就到了。

老人家您好,身体好吗?我们以后就是亲戚了,今天来认个门,看看你。”王峰上前紧握老人沾满泥土的双手说。

亚克西,亚克西,你那么远来看我,谢谢……”老人激动地说。

说话间,老人的家人已端上一盘煮鸡蛋和一盘核桃。老人将鸡蛋递给王峰,又拿起两个核桃,用力在手里挤压,剥出核桃仁塞进王峰的手里,让他吃。

这时的王峰,迫不及待地想和亲戚深入地聊天。他掏出手机,打开事先下载好的讯飞语音翻译软件。“您不用忙,我叫王峰,家里生活怎么样?有几亩地?”他对着翻译软件用汉语说,他的话很快被翻译成了维吾尔语,播放给老人听,老人的回答也很快被翻译成了汉语。

看着翻译软件,老人又好奇又兴奋,中间虽然因网络原因,沟通不是很顺畅,但也帮了大忙,让他们互相有了初步了解。

王峰起身要走,老人非留他吃晚饭。不想给亲戚添麻烦,王峰谢绝了老人的挽留,老人端着一盘煮鸡蛋,一直将他送到门口。王峰借用翻译软件表达诚挚的谢意,与老人依依不舍道别。